当前位置: 爆破材料 >> 爆破材料前景 >> 管理创新先锋常开志在乌金的海洋中乘风
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各项工作都想在前、干在前。本着这一干事原则,他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技术本领,成为了同事眼中的“行家里手”,他就是荣获股份公司一季度“五十名攻坚先锋”的“管理创新先锋”章村矿技术部部长常开志。
在“乌金”中闪耀青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坚定初心,脚踏实地,就有了拼搏的动力。年,常开志大学毕业,充满斗志的他分配到章村矿技术部做一名技术员,自此,怀着对“乌金”的好奇与憧憬,与开采“乌金”设计技术事业结下了14年的不解情缘。
为尽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他开启了“白+黑”“晴+雨”的工作模式,啃书本、做笔记、跑现场、多请教,全力保持学习韧劲,一刻也不松懈。靠着勤跑、勤看、勤记、勤思的好学劲儿,常开志在摸爬滚打中迅速成长,如同一块历经了烈火淬炼的钢坯一样,实现了从初出象牙塔的青涩学子向设计开采“乌金”技术行家里手的蜕变转身。
日复一日的攻坚克难,一尺一寸的勇往直前,正是他这种追根究底“爱琢磨”的习惯,让他的技术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成长为部门里的技术骨干,被提拔为技术主管,直到成为技术部部长。参加工作14年来,他多次被评为股份公司先进工作标兵,先后获得股份公司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冀中能源集团先进工作者、冀中能源集团十佳青年……荣誉的背后是他辛勤的工作,扎实的业务和他钻研的精神。
做开采“乌金”设计的舵手
(常开志向集团、公司领导展示工法开采机械化沿空留巷工艺流程和留巷效果)打破墨守成规的习惯,虽然很难,但只要多上心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工程设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对所有设计严格把关。
一季度,他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区域煤层赋存条件、巷道层位关系做进一步认真分析,制定了外部联络工程优化方案,减少了运料巷外部与-大巷联通的工程量m,减少岩巷掘进工程量50m,煤巷m,创造了上百万的经济效益。
面对章村矿井下优质资源所剩不多的实际情况,他本着坚持回采和边角回收相结合,把煤炭资源吃干榨净的原则。针对边角资源的挖潜回收,他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收集第一手技术资料,通过现场跟靠“琢磨”,精准掌握了该边角煤资源附近区域的边角资源围岩、巷道支护、生产设备布置等情况,根据各方面开采条件,然后制定多个开采方案研究比较,组织工程人员讨论。当办公室里工程技术人员遇到难题不知所措时,目光全部都转向了他。他反复勘查现场施工条件,在满足各种技术规范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多次对比分析,大胆提出重新审视整个生产区域布局,打破过去的惯性思维模式,优化31采区工作面布局,最终确定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施工上方便的最优方案。通过优化设计,共计可多圈定回采煤量6.1万吨,可增加上千万元收入,减少掘进工程米,节约成本近万元。
誓将创新进行到底
“技术人员就要有创新精神,将创新进行到底”常开志时常对身边的年轻技术人员说到。自他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参与的创新项目达30项。
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工作。今年以来,常开志根据井下生产需要,针对建设井下爆破材料库来取代目前使用的爆破材料发放硐室,从设计源头优化做起,统筹考虑爆破材料库距主要井巷及硐室的安全距离,布置形式,库存量和殉爆安全距离,掘进期间和投入使用后的通风、出矸、运输系统,减少巷道掘进工程量,节省了有限时间,解决了紧张的局面。通过反井钻机施工30米深的通风孔,省去60米的回风巷,可节约资金约9.6万元。
同时,他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攻关,结合章村矿生产地质条件制定了预裂爆破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方案,引进切缝钻车打眼,采用O型聚能管定向爆破,后路卧底出渣利用后驱式永磁电动皮带,大大简化了留巷工艺。通过切顶卸压,使留巷压力大幅降低,变形量大幅减小,维护工作量相应也大大降低,提高了工效,保障了安全。该项工作申报的科技项目“复杂薄煤层工作面机械化沿空留巷系统研究与应用”获冀中能源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他看来,只要善于观察、琢磨,事事皆可创新,只要敢于尝试,人人都能成为创新助手。
追求无止境,奋斗无终点。14年的光阴倏然而过,常开志的设计工作地点在变、地质在变、职位在变,但他坚韧不拔、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不断用“工匠精神”打磨自己的初心始终没变。相信常开志会再接再厉,带领技术部工程技术人员,不断优化采掘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为章村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赵娟娟责编:位丹丹
编辑:米亮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