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材料

中毒爆炸火灾透水,非煤矿山事故该如

发布时间:2025/1/21 17:56:56   

透水事故预防

引发原因

●违规开采、破坏或未按要求留设防水矿(岩)柱。

●未按设计要求实施疏干工程。

●排水设施不完善。

透水预兆

●巷道壁出现"挂汗"或"挂红"现象。

●工作面温度下降,空气变冷,出现雾气。

●顶板淋水加大,出现压力水流。

●工作面突然出现有害气体。

●岩层里出现水叫声、水吼声或空洞泻水声。

预防措施

●核实矿区范围内小矿井、废弃矿井、老采空区,以及现有生产井中的积水区、含水层、岩溶带、地质构造等。

●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原则,留置防水矿柱。

●对存在水害威胁的矿井,设计并实施专门的防治水工程。

冒顶片帮事故预防

引发原因

●支护方法不当或支护强度不够。

●空顶面积过大,空顶时间过长。

●处理浮石操作方法不当。

冒顶预兆

●岩石下沉。

●顶板出现裂缝。

●支护结构失效、破坏。

●岩石发出“啪啪”的破裂和撞击声。

●岩石碎块掉落,涌水、淋水量增大。

●敲击顶帮时发出“空空”脱层声响。

预防措施

●及时合理支护,防止岩石长时间悬露、松动和掉落。

●尽量采用后退式开采,避免人员在采空区下作业。

●浮石排险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

边坡垮塌事故预防

引发原因

●台阶过高、边坡角过大、平台宽度不足。

●乱采滥挖破坏边坡形态,在边坡上部堆载。

●临近边坡时未采用控制爆破和减震措施。

坍塌预兆

●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泉水突然干枯,钻孔水位突变。

●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

●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

●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

●滑坡体四周岩(土)体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预防措施

●严格按规定自上而下分台阶或分层开采,不得掏采,不得形成反坡,不得违反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

●合理进行爆破作业,在临近边坡处采用控制爆破并采取减震措施。

●当发现边帮有坍塌预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将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和设备撤出危险区域。

爆破和火药爆炸事故预防

引发原因

●违规使用明令禁止的炸药和爆破工艺。

●炸药变质或起爆器材失效。

●炸药与起爆器材违规储存、码放。

●无爆破设计,爆破设计不合理,或未按照设计实施爆破作业。

●违规在警戒线内避炮。

●爆破安全距离不足。

预防措施

●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严禁无证上岗。

●严格执行领退制度,禁止使用非法和禁用的爆破器材。

●严禁雷管与炸药混放,严禁投掷药包,严禁边打孔边装药,严禁烟火。

●禁止在夜间、雷雨、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爆破作业,雷电高发地区应当选用非电起爆系统。

●禁止在工业电流影响环境下进行爆破作业,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衣物。

中毒窒息事故预防

引发原因

●爆破后未充分通风,冒险进入工作面作业。

●井下火灾烟气扩散。

●擅自进入废弃巷道、采空区。

●含硫、磷矿物分解生成硫磷氧化物析出。

●通风系统不完善,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稀释不畅。

预防措施

●建立完善机械通风系统,确保井下风质、风量满足要求。

●配备自救器和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人员进入采掘工作面前,应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根据井下变化及时调整通风系统,并对通风效果进行监测。

●井下废弃巷道必须及时封闭,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火灾事故预防

引发原因

●电焊作业产生高温焊渣引燃木支护等可燃物质。

●违规使用电炉、灯泡取暖,引燃衣物、木质材料等。

●开关、电缆短路、过载等引发电缆着火。

●电机过负荷引起电机过热着火。

●运载车辆发动机过热引发机车着火。

●违规使用不合格炸药引发炸药燃爆。

●含硫、磷等矿物自燃引发火灾。

●违规吸烟引燃衣物、堆放的电缆及木质材料等。

预防措施

●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和巡视检查。

●使用具备阻燃特性的设备设施,禁止使用非阻燃电缆。

●禁止使用木支护用于永久支护。

●井下油品要单独储存,避开火源和电气火花,不得与其他可燃物质混存。

●井下禁止明火,禁止抽烟,禁止使用电热取暖。(本文来自矿山安全天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0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