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材料

长江灯光秀映照中国车谷创新发展之路人民

发布时间:2023/6/26 15:14:22   
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高端新能源车、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云计算……当黄鹤楼上不断闪耀着中国车谷的创新元素,千年古楼再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9月8日晚,“中国车谷产业创新成果推介光影展”在武汉长江两岸启幕,同一时刻,上海、南京、重庆、长沙四城地标同步联动,向全球生动演绎从一车到中国车谷、从“中国制造”跨向“中国智造”的“传奇故事”。

20时许,当中国车谷产业创新成果推介光影展拉开序幕,武汉两江四岸顿时变身“蓝色的海洋”,沿线近千栋建筑、7座桥体、2座山体(龟山及龟山电视塔、蛇山及黄鹤楼)以及42处趸船码头连为25公里巨屏,夜间照明与动画科技给现场观众带来影、音、画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与此同时,架无人机在空中排列出“武汉之南中国车谷”“二次创业再出发”“经开新区·军山新城”“岚图汽车”“智慧城市智能汽车”字样,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中国车谷高科技企业加速聚集、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加速崛起的“澎湃动力”。

“昨夜的长江两岸,是中国车谷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现。”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运营中心总经理陆非激动地说,“年企业落户时,中国车谷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如今,一个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车为代表的‘智慧车谷’正加速驶来,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车谷成立4年以来,年产值从1.5亿元增到24亿元,每年保持%以上增长,共取得多项专利,从一家初创公司成长为行业独角兽企业。

类似这样的“传奇故事”正在中国车谷不断上演。截至目前,中国车谷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家,“瞪羚企业”3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1家,成为省市新兴技术发展主战场。

面向“十四五”,为助力武汉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中国车谷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赶超战略,大力推进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预计到年,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突破家,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超15家,国家级双创孵化载体数量突破5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超5%,新引进10万大学生就业创业。

推出“车谷科创33条”

每年拿出不少于8亿元促进企业创新

今年7月,中国车谷针对科创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要素集聚三个重点方向出台《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创造发展助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33条措施》,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每年将拿出不少于8亿元的真金白银,全面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车谷科创33条”从壮大创新主体、提升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三个方面制定而成,覆盖面广、系统性强、支持力度大。

据了解,“车谷科创33条”覆盖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型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到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等各类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实现全覆盖,这在中国车谷尚属首次。

值得一提的是,“车谷科创33条”将高新技术企业的区级配套提高到30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0%,市外迁入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发展,区级配套60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20%。新落户经开区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将给予最高6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和平方米的房租补贴。

与此同时,中国车谷还新增了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条款,如对新落户中国车谷并且首年在区内有服务业务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经登记备案,分两年给予10万元的落户奖励。

今年初,国家科技部公布了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经开智造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列其中,获批国家级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这标志着中国车谷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加入“国家队”,实现“破零”。

除了国家级孵化器,中国车谷还建设了南太子湖创谷、华中智谷、英伟达孵化中心、PNP、联想星云、海创云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引进了东风技术中心、法雷奥研发中心、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武汉启迪协信科创园等一批研发机构。其中,年底开园的启迪协信科创园,经过一年半的运营,已入驻企业家。其中,高端人才项目1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6家企业荣获“武汉市科技小巨人”称号。

截至目前,中国车谷拥有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车谷全力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大力推动武汉新能源汽车工研院、武汉中科先进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9亿元,相继引进小鹏汽车、科大讯飞、中航锂电、中创为量子等重大产业创新项目落户。

上半年发明专利增长超全市平均水平两倍以上

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时下的中国车谷,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推动下一代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突破,科技创新和发明专利已经成为“热词”。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车谷专利授权总量同比增长74.9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31%,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市场主体提出PCT(国际专利)超过去年全年申请水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件,位居全国经开区前列。

靓丽数据的背后,靠的是创新驱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科技创新成果正在中国车谷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武汉理工大学研制的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产业化项目,率先开发出CCM膜电极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长期以来国际上对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封锁,并建成国内第一条燃料电池膜电极(MEA)自动化生产线;东风汽车集团H53车型项目自主完成概念开发、仿真计算、功能开发、标定、测试认可等核心工作,打造出东风集团第一款高性能新能源轿车;总部落户中国车谷的芯擎科技,掌握7纳米车规级芯片的制程工艺,能够完整提供从传统汽车电子架构到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架构中的全部高端芯片,汇集大量芯片开发和汽车领域顶级专家人才,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半年时间已获得10项发明专利。

今年2月27日,东风领航项目的55辆Robotaxi和面向道路混合交通流的智慧汽车群协同“人车路云”平台在中国车谷启用,通过建立多维场景站点,已运行里程接近百万公里,受理专利超过篇。下一阶段,将建立从中国车谷到高铁站、机场等核心交通枢纽,黄鹤楼、楚河汉街等著名旅游景点商业街,市民之家、高校、医院以及政府、企业机关单位的自动驾驶运行专线。通过自主核心技术联合创新,加速L3级以上高阶自动驾驶车辆区域性规模化商用量产,为L3+高阶自动驾驶探索商业化运行模式。未来五年形成智能网联核心产业规模达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亿元。

4月份在福州开幕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来自中国车谷的武汉车城网作为住建部的重点示范项目受邀参加。会上,现场大屏幕动态展示着中国车谷城市与车辆的实时运行状态,能清晰地看到商业区、住宅区、医院、学校等各类城市功能区,自动驾驶车辆穿行其间,实现了人、车、路、物、云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幅智慧城市的实时图景呈现在眼前。武汉车联网在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升级的同时,也实现了汽车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车谷已成功举办多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8项。其中,江汉大学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通过科技部论证,并持续推进高精度智能遥感卫星项目和武汉电子辐照装置及应用技术研究院项目落地。

加快建设经开新区·军山新城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据工信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0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