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爆破材料 >> 爆破材料市场 >> 23倍音速中国新型飞机弹射座椅在超音
新华社消息,我国在湖北某基地完成了最大速度2.3马赫(2.3倍音速)的双轨火箭橇实验。什么是火箭橇实验?它有什么用处?
火箭橇又叫火箭滑车,它是把一个滑车安装在类似于平直火车轨道上,用火箭推动达到极快速度,通常用来验证航空以及救生设备性能,弥补风洞实验的不足。这次在湖北测试就是获取我国新型飞机弹射座椅在超音速状态下的各项数据,实验获得圆满成功,并且为更高速度试验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
我国完成2.3马赫弹射实验
说起飞行员弹射逃生,航空迷们几乎没有不知道俄罗斯米格-29空中相撞的故事:年7月24日,在英国费尔福德空军基地举办的航展上,两架俄罗斯空军的米格-29战机在距离地面~米的高度相撞,长机左侧机翼撞到僚机机身,两架飞机先后坠毁。
两架米格-29空中相撞的瞬间
幸运的是,这起事件只造成一名地面人员受轻伤,两名俄罗斯飞行员均成功跳伞。僚机遭撞击后,驾驶舱后部位置被切断并起火,飞行员不得不从几乎倒立的位置弹射出舱,降落伞在很低的高度打开,神奇的是飞行员毫发无损,落地后他还淡定地点了根烟。
俄罗斯飞行员落地后点了支烟
自飞机弹射座椅发明之后,飞行员逃生成功率从50%显著上升到今天的90%,总共挽救了多人的生命,印度空军飞行员体会尤其深刻。然而从超音速飞行的飞机中成功弹射并保住性命的却寥寥可数。尽管理论上可行,但除非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在超音速状态下跳伞逃生。
第一次成功的超音速跳伞发生在年,31岁的美国试飞员乔治·史密斯从1.05马赫急坠的F-A喷气式飞机中跳伞,昏迷5天后被渔船从海面救起时他几乎没有血压、头盔鞋袜全部脱落、面部皮肤撕裂、全身布满瘀伤,他的心肺肝等内脏也遭到严重伤害,在病床上躺了半年才慢慢恢复过来。年,美国飞行员乔恩·康塞尔从1.4倍音速的F-15C战斗机上跳伞,强大的气流以及高过载折断了他的左臂、左腿5处骨折、双膝脱臼,因救援及时才没被淹死。
实验画面:后舱和前舱“飞行员”先后弹射出舱
乔治·史密斯受到的伤害与当时弹射座椅、飞行装备以及降落伞等的性能有密切关系,约40个g的强过载严重摧残了他的脏器。相比之下,以更快速度弹射逃生的乔恩·康塞尔主要伤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四肢摆动造成骨折和脱臼,内伤不严重得益于弹射座椅的改进。
为了让飞行员更快地脱离故障飞机、不要被大火烧到、不要被垂直尾翼撞死,同时获得更安全的开伞高度,现代飞机都配备了“零零弹射座椅”。
零零弹射座椅可以在飞机零高度和零空速的状态下将飞行员弹射出舱,座椅后下方安装的两台火箭发动机在飞行员拉弹射手柄的瞬间启动,将座椅连同飞行员推到足够高度;座椅上的爆炸装置快速打开降落伞,使飞行员可以安全降落。
英军飞行员在坎大哈机场从鹞式战斗机弹射
为了实现超音速飞行,并且在万米高空保持良好的气密性,现代战斗机都装有坚固透明的高分子材料(特殊的有机玻璃)座舱盖。要想让飞行员顺利弹射出舱,先得将舱盖抛掉,更快的办法是把舱盖炸碎。
座舱盖在弹射前爆炸
歼20飞机的座舱盖上预埋了一条弯曲的爆破索,它会在飞行员触发弹射装置的瞬间爆炸,避免舱盖对弹射座椅的上升造成阻碍。
歼20座舱盖上有弯曲的爆破索
万一爆破索引爆失败,还可以通过座椅头枕顶端尖锐的破窗器顶碎聚碳酸酯舱盖。
试验假人“飞行员”弹射瞬间,椅背顶端有尖刺
弹射出舱只是飞行员自救的第一步。在座舱盖打开瞬间,强大的空气阻力会作用到飞行员身上,阻力的大小与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空气密度大小成正比。
从空气阻力方程我们可以看出,飞行员从米高度弹射比在米高度受到的阻力约低一半;而从米/秒(音速)飞行的飞机里出来瞬间,他受到的空气阻力要比米/秒(公里/小时)时大4倍,两倍音速就是16倍!
空气阻力与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
乔治·史密斯形容从飞机弹出瞬间的感觉,像“整个人撞在迎面疾驰而来的火车头上”,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随着弹射座椅火箭喷射,飞行员的身体在几秒内要承受“向上”的加速度,现代座椅经过多次改进,已经能够将加速度控制在最高14个g左右。据美国宇航局数据,人类最高能承受20个g的过载,早期枪管型弹射座椅能达到29个g,这可能造成飞行员椎骨压缩性骨折,若身体姿态不正确就会丧命。
弹射跳伞的目的是在关键时刻拯救飞行员生命,因此中国成功实施2.3马赫火箭橇弹射的实战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我们不仅能实施超音速弹射,还能在飞机超过2倍音速时安全逃生。
2.3马赫地面弹射实验开伞过程
与影视剧里飞行员们在超低空穿梭“狗斗”、捉对厮杀不同,现代空战大多发生在高空。战机通常以超音速甚至几倍音速飞行,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发射导弹后迅速脱离。同样地,当己方战机在超音速飞行的过程中被导弹命中受伤,飞行员首先要做的是及时跳伞逃生,因此超音速弹射跳伞更符合实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