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材料

钠离子电池行业分析报告空间释放未来可期

发布时间:2024/12/22 14:11:15   

(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证券,施毅)

1研发突破+需求倒逼,构建钠电发展核心驱动力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同,即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脱嵌和插入/脱插,也被称为“摇椅电池”。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使用嵌入的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充电时,Na+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放电时则相反。

1.1万事俱备:研发突破底层创新

1.1.年滞后期,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大势所趋

以锂离子电池发展路径为参考,复盘钠离子电池发展之路,可以发现钠离子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期(s-s)、停滞期(s-s)、复苏期(ss)、成长期(s-s)、爆发期(s-)。

(一)萌芽期:钠离子电池和锂电池的研发均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几乎是同步展开研究,并同步提出适用于正极的材料。年,法国Armand提出“摇椅电池”概念。起初锂、钠金属作为电池负极、TiS2作为正极,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嵌入化合物替代金属负极有效解决了锂枝晶的生长问题,层状金属氧化物代替TiS2有效提升了开路电压和电化学可逆性,大幅改善电池容量和循环性能,至此锂钠处于同一起跑线。

(二)停滞期:年,石墨储锂机制被发现,并以此为负极开发出摇椅式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然而钠离子相较于锂离子半径更大,无法有效嵌入脱出石墨,负极材料储钠能力欠缺,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陷入停滞。这一时间点成为两类电池发展的转折点,随着年Sony首次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两者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钠离子电池的研究投入大幅度降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三)复苏期:20世纪初,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的硬碳负极材料终于被开发,打破钠离子电池发展瓶颈,钠离子电池进入缓慢复苏期。但随着年ET(EnergyTechnology)的铺开,电动汽车需求高涨,具有适合电压高、能量密度大等汽车用二次电池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发展如火如荼,替代需求不足,钠离子电池性能也深受诟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