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爆破材料 >> 爆破材料介绍 >> 我国是全球有名的军事强国,先进武器众多,
导读:世界上所有的木柄手榴弹都是在德国斯蒂尔手榴弹的基础上仿制或者迭代。早在一战期间,这种木柄手榴弹就已经是德军的标配,在二战期间这种非常独特的外观使得它被称为“棍子手榴弹”,或者英军口中的“土豆捣碎器”,并且目前仍是风靡全球的最经典武器之一。可见木柄手榴弹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才可以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被淘汰。
在德军没研发木柄手榴弹之前,普遍采用的是重达克的球形碎片手榴弹,为先头部队在进攻工事时使用。但是它太重了,不适合未经训练的部队在战场上经常使用,也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这使得德国迫切需要一款简易设计而且方面携带操作的手榴弹。
而木柄手榴弹最早出现在一战期间,年被引入德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设计进一步发展,增加和删除某些功能。除了其木柄的外观,德军在年版的木柄手榴弹中,使用了一个摩擦点火启动系统,不同于当时大多数手榴弹使用的打击帽销,这种方法在当时其他国家军队非常罕见。
木柄手榴弹把一个装药头安装在一个长的中空木柄上的圆筒内。在内部填充物中,最初是氨化的炸药,但后来大约克的 填充物被连接到 上,一根拉绳从 沿着空心手柄的长度从底部伸出。为了使用它,一个士兵只需向下拉绳子,进而触发引信内的点火器。
手榴弹的摩擦接触会导致火花和火焰从内部点燃,使保险丝燃烧。这根导火索大约花了4.5秒到达 ,然后大约从触发引信5秒后爆炸。与米尔斯手榴弹等盟军炸弹相比,引爆木柄手榴弹引爆所需时间也更长。
也就是说,木柄手榴弹由于其工作原理,可以给投掷者5秒的容错空间。在我军一次新兵投掷手榴弹的训练中,由于新兵忙中出错,其使用的新式手榴弹不慎滑落,好在当场的指导员眼疾手快,在3秒内紧急将这名新兵成功救援。在很多时候木柄手榴弹由于引爆的时间较长,更适合未身经百战的新兵使用,毕竟实战环境的残酷和训练时的所处环境还是有所不同,训练时的水平不一定能发挥在实战中,从而为了提高可靠性,更容易上手的木柄式手榴弹不会彻底被淘汰。而且由于其5秒的引爆时间,可以让木柄手榴弹在投掷时可以在空中飞行得更远,防止其未到达目标所在地就在空中引爆。
而根据英国战争办公室的报告显示,当时使用圆球形状的米尔斯手榴弹的站立投掷的平均数字为27米,蹲下时为23米,俯卧时为22米。而木柄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平均在27.43米到~36.58米。圆球状的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受限,其中一个原因是着陆后其随机性的不可预测的滚动,这也是很多目前新式手榴弹遇到的一个难题。
但是由于木柄手榴弹的手柄和装药头的设计,一起防止手榴弹的无规则滚动,可以让其在到达投掷目标后的乱跑。这是因为木柄手榴弹在滚动时,创造了一个旋转轴,只会围绕旋转轴滚动,它会从一边滚到另一边,因为装药头和手榴弹的长度起到了平衡的作用,以抑制其不可控制的运动轨迹。
而且木柄式手榴弹主要依靠震荡爆炸效应造成杀伤,其薄金属容器与当时的许多手榴弹,如米尔斯炸弹和苏联F1手榴弹、二战后期的美国Mk2手榴弹相比几乎没有碎片。碎片手榴弹产生的弹片可以在一个大范围内击伤敌军步兵,这使得这些类型的手榴弹在开阔地区非常有用,例如田野、无人区、海滩、宽阔的战壕和宽阔的城市街道。但是在狭窄的战斗环境下,这种碎片手榴弹很可能就会伤及己方战友或者友军,对于大范围的无选择杀伤的弊端就显现出来,此时选择木柄式手榴弹更为合适。
而类似震荡手榴弹的主要设计目的是在近距离内用炸药爆炸击昏对手,从而减少步兵用步枪和刺刀在短兵相接时瓦解地方的抵抗力。尽管在开阔区域的炸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但是木柄式手榴弹在清除封闭空间,如建筑物、防御工事和敌方坦克的战斗舱室方面极为有效和可靠。木柄式手榴弹也就填补了碎片手榴弹的短板,让军人在面对不同实战环境时有更多选择。
而且木柄手榴弹的设计和性能也一直在改进,以适应战场的需要。原来的M15木柄手榴弹设计有问题。触发手榴弹导火线的拉绳从里面伸出,可能会被战场上的碎片或杂物夹住,导致导火线被战火点燃,就曾出现过木柄手榴弹在一名步兵的腰带上爆炸而发生意外。
这导致了M16的改良。与M15相比,除了功能相同外,M16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一个小瓷球被放在手榴弹的底部,直接连在拉绳上。这就防止了绳子暴露在手榴弹的外部。小珠子的一部分被包裹在木把手里,这意味着需要用力才能把它拔出来,士兵不再需要自己拉绳子了。
魏玛共和国在年又改良了一个木柄手榴弹的新版本M24。在保留相同的炸药和引信的同时,M24和原M15的主要区别是装药头略短,并去掉了皮带夹。因为任何爆炸或热量都很可能点燃皮带上手榴弹的导火索,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设计上的另一个变化是加长了木把手。这是为了让德国士兵可以更容易把手榴弹塞到制服的腰带后面,让其紧紧地勾住手榴弹。
由于木柄式手榴弹重量较轻,更容易迅速运输转移。在运输过程中,M24储存在专门设计的板条箱中,最多可携带15枚手榴弹。而且为了提高安全,各国军队在使用木柄式手榴弹时,都被建议只在即将投入战斗时插入实际的引信组件。
在入侵苏联的多次行动中,德军发现,在严寒条件下,M24的引信可能无法点火。作为回应,研制了一种带有耐寒炸药的变体,并供应给部署在苏联作战的东部前线部队。因此我国仿制的木柄手榴弹也能在严寒的朝鲜半岛发挥作战效果,在同样的严寒环境下,木柄手榴弹也相当可靠。 在面对美军时,也才有了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扔我的手榴弹的底气。
而为了掩护步兵前进或后退,或遮蔽敌人的战场视觉。德国设计并生产了一种烟雾手榴弹,它是在M24手榴弹的基础上改进,其引信机构经过改造,爆炸填充物被冒烟的材料所取代。烟雾是从金属装药头底部的小孔中喷出的。也就是说,木柄手榴弹不仅可以具有爆破功能,还充当了战场的烟雾弹。
而为了对付坦克和攻坚建筑物,木柄手榴弹可以将多个手榴弹捆绑在一起,以增加杀伤。许多木柄手榴弹的手柄和保险丝被拆除后,可以将其捆扎在一个手榴弹上,通常用简单的绳子、布或金属丝捆扎。这种情况在很多影视剧中都能看到,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在战时缺乏重武器时瞬间提高战力。由于这一具有成本效益和可靠的解决方案,德军在二战时可以快速地临时制造出比原来的爆炸威力高达7倍的木柄手榴弹,这个使用方式相当于现在的集束弹的效果。
由于其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开始仿制并使用M24型木柄手榴弹。即使是当时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也可以大规模生产。而年生产的木柄手榴弹,为了符合当时我国军队的身材,其木柄的长度缩短了将近10厘米,更便于投掷,并且可以填充更多的炸药。
就像德军,中国士兵经常把手榴弹捆在一起炸开防御工事、车辆等。另一种策略是把手榴弹绑在一根长竹竿上,从而可以将木柄手榴弹挂在墙上或窗户上,以炸开处于高位置的军事目标。后来可能日本鬼子由此受到启发,其伏龙特工队也使用这种方式攻击美军。
二战结束后,解放军研发了67型木柄手榴弹。它成为了解放军的标准手榴弹,并被广泛使用,在越南战争期间也大量供应给北越。它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成产成本极低,在战时如果工业能力下降了,可以在不改变使用效果上节约成本。
这也是为何德军在用M43取代M24型手榴弹时,为了更容易生产,去掉或更换了一些昂贵的零件,战争太烧钱了,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军需物资的生产成本,比起其他都用金属材质的手榴弹,使用木柄手榴弹可以更省。
而且木柄手榴弹在使用训练时更容易上手。比起无木柄抓手的圆球形手榴弹,它可以通过多次训练,形成肌肉的记忆,从而在投掷时更 。而如果是圆球形的手榴弹,由于没有着力点,而且表面太光滑,在实战时很容易由于忙中出错,手滑失手。这种设计缺陷不容易让战士在重复训练中不断迭代,因此木柄手榴弹多用于训练,而在实战中为了更快适应和无缝切换,由于使用惯性也出现在战场上。而且在我军广泛使用的工兵铲早在二战期间已经出现,照样可以焕发生机,旧瓶装新酒也同样出彩,有时候形式不重要,效果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