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材料

龙滩壮歌黑龙滩修建纪事大型报告文学

发布时间:2023/5/9 19:59:15   

第四节救死扶伤好医生刘子文

黑龙滩水库工地,动辄上千、多则数万人在工地上同时施工。

人,都是自然界的一普通生物。虽然人有“人定胜天”的豪言壮志,但是在大自然面前,人始终是最渺小的生物之一,逃不过大自然在人身上的生老病死规律性的折磨。一个人,在自然面前,都难免生疮害病,生疮害病就需要治疗;另外在这么大的工地上搞建设,无论怎样注意,安全事故都不可能完全杜绝。大的事故,伤筋动骨甚至剥夺生命偶有发生;小的磕磕碰碰,皮肉外伤几乎天天不间断。医疗卫生是大型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滩水库工地上专门安排了医疗点,负责水利战士们生病、工伤和卫生防疫工作。各区乡都安排有赤脚医生,加入连队医疗点负责工地上的医疗事务。

指挥部对工地指战员的医疗卫生费是这样规定的:国家正式职工按照国家工费医疗管理办法处理,其他水利战士每人每月由指挥部补助0.50元,由营部设立的医务室统一掌握开支。

富家营部的赤脚医生刘子文,在工地这个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是工地上医疗战士的代表,是值得表扬的典型。

到工地前,刘子文一直在富家区石咀公社的长征大队的合作医疗社,当赤脚医生。由于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乐意为乡亲们服务,刘子文在当地享有盛名。刘子文医者仁心,自己一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还滋润,是附近几十里社员群众羡慕的富裕家庭。只是这两年来,刘子文的爱人得了病,降低了一些生活质量。

黑龙滩水库一开工,也就是年7月,刘子文作为第一批水利战士就来到了黑龙滩水库工地。刘子文的名声早已在外,连队领导直接就把他分到连队当卫生员,后还把他调到营部医务室工作。

大队一开始调刘子文到黑龙滩水库,他是不愿意来的。当时,刘子文还给大队支书说,他就留在生产队,工地需要医生,农村也需要医生,他就在当地遵照毛主席“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教导,为社员同志们做好医疗工作,也是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嘴巴上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刘子文心里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刘子文想的是,到了工地,人那么多,赤脚医生也多,领导要是不安排他搞合作医疗,在工地改行了,又不知道水库哪年能够修完,时间长了,他的医疗业务就生疏了,以后想再当医生就困难了。另外,刘子文还考虑到自己的家庭,现在爱人得的肺结核都已经穿孔了,女儿也才6岁,要是他到了黑龙滩水库工地,谁来照顾生病的爱人和不懂事的小女儿呢。

要说上黑龙滩工地的水利战士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那是假的。但是我们水利战士最为可贵的是,即使有自己的想法,最后还是顾全大局,毅然、决然奔赴工地,为水库建设流血流汗做贡献。没有仁寿人民的牺牲和奉献精神,黑龙滩水库是不可能建成的。

刘子文躺在床上思前想后,想到是党和毛主席领导大家建立了新中国,贫苦人民过上了现在的幸福日子,现在党和人民需要自己去修水库,而且也是造福自己和子孙后代,哪有不去的道理?毛主席教导我们: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于是他下定决心,坚决服从党的安排,献身黑龙滩水库。这些想法,现在的人看上去可能觉得可笑,但是,在当时人民的觉悟就是这么高,看问题就是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完全不是什么所谓的高调,喊喊口号,内心就是这样的真实想法。刘子文和生病的爱人商量好,又把家庭做了一番细致的安排后,就带上“毛选”、医药书籍,背起背包,告别妻儿,随着水利大军来到了水库工地。

来工地后,不少水利战士思想上还有些迷茫,工作上也处于观望状态。连队组织大家开会学习,连队指导员对大家说:修黑龙滩水库是落实毛主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伟大指示,是重新安排仁寿山河,改天换地的伟大创举,是我们仁寿的共产主义建设工程,是为全县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的重大措施。在谈到黑龙滩修建成功后,未来的远景时,指导员更是饱含深情,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说那时旱涝保收,到处都是稳产高产示范田,用优美的语言为大家描绘了一幅处处鱼米香的美丽画卷。指导员声情并茂的讲话使得大家心潮澎拜、热血沸腾,也更加坚定了刘子文和广大水利战士投身水库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刘子文立下誓言:党叫干啥就干啥,以工地为家,一定把水利建设干到底,把水库建成。

政治思想教育,一直是黑龙滩水库工地的重要工作,有时甚至比水利建设工作本身还重要。这是由那个时代的政治气候决定的。当然,这种政治思想工作,在当时确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和鼓动人民群众冲锋向前,为达成既定目标而忘我工作。在那个年代,言必称毛主席语录,行必用毛泽东思想做指引,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的。

因为刘子文是赤脚医生,到工地后,连队领导安排他当卫生员,这下刘子文更高兴了,当卫生员既能够发挥他的特长,又能够让他更好的为工地建设做贡献。

以前在生产队,刘子文的医疗水平还是很高的,名气也很大。到工地后,刘子文心想,现在工地上人多了,病也更杂了,而且工地上难免要出工伤事故,需要医生的地方肯定多,如果不思进取,吃老本,那就不能做出更多的贡献。想到这些,刘子文再次翻开自己带来的《毛泽东选集》,翻到《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再次学习起来。因为同是医生,刘子文对《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不知学习了多少遍,可以说倒背如流,但每次学习都有新的收获。《纪念白求恩》作为当时学习“毛选”的“老三篇”之一,刘子文同其他革命群众一样非常熟悉。

“老三篇”是指收录在“毛选”中的,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三篇文章。毛泽东的建党治党思想,体现在保持党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先锋模范的战斗性。“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正是树立党的宗旨、牢固党的信念、保持党高尚情操、拒腐抗变的思想武器。在当时一直是全国人民认真学、重点学、必须学,甚至永远学的文章。

当看到文章中“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语句时,刘子文更加坚定了要在工地上认真学习医疗知识,努力提升医疗水平的信心;当读到“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语句时,刘子文情不自禁的朗诵起来,他发誓要在水库工地上干出一番成绩,做一个有利于水库建设的人,做一名受水利战士喜爱的好医生。

白天,工地上总是忙忙碌碌。刘子文把自己的医药书籍就放在连队的医疗点,只要有空闲,他就拿起书来看。更多看书、学习的时间是在晚上。工地经过一天的喧闹终于安静下来,水利战士们带着疲惫的身躯,渐渐进入梦乡时,刘子文总要拿出医书在昏暗的白炽灯下,慢慢的品读。对白天遇到了哪些病情,他总是记录在册,然后认真看相关的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刘子文边学习边实践,他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以便更好的服务水库建设,服务战友。为了掌握扎针技术,他用纱布包了一条假腿在上面练习扎针手术。为了更加准确的掌握技术,刘子文还多次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刘子文对此总是说,自己多受一点痛苦,战友们就少受一点痛苦。遇到疑难的伤病,刘子文就结合具体病情、熬夜查阅自己带到工地上的中西药书籍,同时还虚心向其他的医生请教,进行处理。工地上跌打损伤时常发生,是医务室主要面临的医疗任务,为了更好的处理这方面的事务,刘子文自己掏钱买好烟和酒,找到有经验的老石工和当地群众,同他们喝酒聊天,谈论治疗技术,寻求民间治病单方。通过这些方法,刘子文先后收集了有关单方、验方十多个。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地的实际锻炼,刘子文除了能搞一般处方、外伤开刀、针灸外,还逐渐学到了推拿、按摩、拔火罐,穴位注射和部分新医疗法等医疗技术。经过实际验证效果很好,在工地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医疗工作中,刘子文始终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的为工程建设和广大水利指战员服务,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从不讲条件,他心里时刻想着的只有伤病员。在调往营部医务室搞外科的那段时间里,每天的医疗任务更加繁重,为了不影响工程建设和方便伤病员,刘子文放弃了自己中午和晚饭后的休息时间,给水利战士治病。水利战士随时来,随时治。水利战士总是都能在医务室找到刘医生。刘子文不仅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且他待人和蔼,对病人热情周到,被水利战士誉为“工地上的白衣使者”。

工地上人多,尽管指挥部一再要求做好医疗、卫生、防疫工作,但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传染病依然还是对水利战士身体的主要威胁。

肝炎,一直是让中国人民头疼的慢性传染病,为了防止肝炎传染,营部医务室集中收治了肝炎病员76人,安排刘子文担任护理工作。刘子文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每天给肝炎病人分发中西药品,向上级报告病情,主动为病员熬制药物。因为人多,炉子少,熬药矛盾突出,病员们很不方便。刘子文就自己找来材料做了几个简易的熬药土炉子。炉子多了,柴火又缺乏了,刘子文又抽时间去营部食堂筛捡“炭花”(方言,煤不完全燃烧后的剩余物,还可以二次燃烧),为病员熬药,烧水,管好生活。

转战“南干”新工地后,刘子文仍然在营部医务室工作,住院的伤病员依然还是没有炉子熬药。刘子文肯动脑筋,就自己糊了一个“永不熄”的炉子,所谓永不熄灭的炉子,顾名思义就是让炉子一直不熄火,炉子不熄火,随时都可以为病员煎熬药汁。但这样长期不熄火,需要更多的燃料,刘子文又重操故技,利用休息时间跑到营部附近的连队伙食团去捡炭花,食堂的大师傅都亲切的与他开玩笑叫他“刘炭花”。工地医务室的材料总是很窘迫,用仁寿话说就是“锣齐,鼓不齐”,有了这样缺那样。有了炉子,又没有锅。锅,刘子文就是在聪明,自己也没有办法能做出来了。他没有向连队和营部叫苦,要锅,而是自己省吃俭用,用自己的钱买了一口钢锅,无偿提供给医务室使用。

随着病员增多,连队安排了工地上的水利战士来帮着做护理工作,刘子文想到,多增加一名护理员,工地上就少一名水利战士搞工程建设,指挥部提出黑龙滩水库“一年建成,两年受益”的目标又是那么的紧迫,需要更多的建设力量。为了减少连队派人护理伤病员,增加工地的出勤率,刘子文请求连队把安排来的护理员叫回工地去,他自己多干活把护理员的工作一起做了。刘子文亲自为伤病员打针、熬药、烧开水、煮饭,晚上巡查病房,给伤病员盖被子,搀扶伤病员吃药等等。人少工作多,刘子文从不叫苦,从不喊累,总是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对医疗工作一丝不苟对伤病员热情友善。战士们非常喜欢刘子文,还给他编了一个顺口溜:刘医生真不错,捡炭花,采草药,实为革命的柴鸡婆。

一天深夜,忙碌了一天的刘子文刚刚入睡,就听到外面连队领导在喊“刘医生,刘医生……”,原来是石咀连一个战士病了,需要马上治疗。刘子文闻讯后立即起床,背起药箱,打着手电筒,冒着严寒,就深一脚浅一脚的赶到连队驻地为这个战士治了病。刘子文返回到自己的的床榻时,天都蒙蒙亮了,他和衣小睡了片刻,又随着乡村社员家的几声鸡叫,开始新的一天工作了。

又是一个下雨的晚上,快到凌晨1点了,一向睡得很警醒的刘子文听到了急促的敲门和呼喊声“刘老师……刘医生……”。刘子文赶紧翻身下床开门,原来是齐家连的两个战士冒着雨来找他,浑身都被雨水淋湿了,两位战士用手拂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焦急的说,刘医生,快,我们的指导员秦克文病重,麻烦你快去看看……刘子文赶紧起床,迅速背起药箱,撑把雨伞,说声“快走”,就和两战士往秦克文所在的工棚赶。一路上,雨下个不停,山路坑坑洼洼,水流不停,随时都要滑到,赶了十多华里的山路,到达时,刘子文也浑身是水,分不清那是汗水,那是雨水。

来不及更换衣服,刘子文就给已经软弱无力的秦克文检查、摸脉,很快就处方、拿出药箱里面的药给秦克文喂服了。因秦克文病情严重,刘子文一直守候到天明,待病情有所减缓才离开。多年以后,秦克文每次见到刘子文都会感激他,说他的命是刘克文从阴曹地府帮他捡回来的。

工地上的医生,主要任务是负责工地水利指战员的医疗卫生工作,但每到一个工地,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当地生产队的社员需要治疗。这时,工地上的医护人员也要不遗余力的帮助这些老乡。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一直有相互帮助的好传统。修水库社员支持工地建设,工地连队帮助社员是常见的事。更何况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当仁不让。

一天中午,忙了一个上午的刘子文处理完最后一名伤病员,正想躺在床上打个盹儿,养精蓄锐,便于更好的开展下午的工作。眼睛刚合上,他就隐隐约约听到工棚对面公路上传来一声又一声的痛苦呻吟声。有人在生病了,凭着职业敏感性,刘子文判断应该是当地的社员生病了。看还是不看呢?看,是履行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不看,也说得过去,自己是工地卫生员,做好工地工作,就已经无可厚非了。而且现在还是中午工休时间。但此刻的刘子文想到了毛主席“救死扶伤”的教导,想到了修建黑龙滩水库,广大指战员同库区社员建立起来的“军民鱼水情”,他马上起床,揉揉朦胧的双眼,洗了一把冷水脸,清醒了一下自己,就跑到对面公路上,把这位生病的社员背到医务室,为他治好了病。这位来自彰加区勤乐公社七大队的贫农社员,被刘医生的行为深深感动,病愈后,他托人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刘子文非常谦虚的说,自己做这点事是应该的,不用感谢,如果真要感谢的话,应当感谢共产党,应该感谢毛主席,是毛主席教导我这样做的……

自从来到工地的那一天,刘子文就把工地当成了自己的家,就把水利战士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有几次,家里带信来说,爱人病重,要他马上回去看看,但那时正是工地上争分夺秒抢时间,抓进度的紧张时刻,刘子文看到医务室暂时离不开他,那些伤病员离不开他,他都没有急着回家,坚守着战斗岗位。每当夜深人静时,刘子文就会想到生病的爱人在最需要他的时候,自己却远在工地上。自己是医生医治了无数的病人,此刻自己的爱人生病了,却不在身边及时医治。刘子文深知自己欠爱人的太多了,但是为了水库建设,要在工地和家庭之间,在水利战士伤病员和生病的爱人之间做选择,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前者。

在集体生活中,公共卫生是非常重要的,搞好清洁卫生和预防工作尤其重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搞好公共卫生的最佳方法。在黑龙滩工地上,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提出的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更加突显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因为真的发生群体性的病症,以工地上的条件,乃至当时整个国家的医疗条件要对付,都很困难。为了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刘子文坚持和广大指战员一起搞好环境清洁卫生,他还多次向连队提出清理卫生死角的建议。在春秋两季,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刘子文总是主动为连队搞统一消毒工作,在炎热的夏天,他还经常背着喷雾器到营连驻守地喷洒灭蚊药剂和消毒剂。

要做好预防工作,除了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外,还得需要一定的预防药物。连队水利战士多,营部能够提供的药物有限。预防药物奇缺,预防工作又不能放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吃大锅药。

大锅药就是煎熬的一大锅草药。由医生处方,到中药铺去抓药回来,熬制好一大锅汤水,大家分吃这些汤药水,预防疾病。吃大锅药是当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地群体和学校师生最常用的预防措施。刘子文医术高明,每到春秋季节吃大锅药的时候,他就自己处方,也不去中药铺抓药,而是自己到山上去采草药,有时还叫上两三个略懂医疗常识的战士一起利用工余时间到山上去帮着采草药。山上实在没有的,才到药铺去买。

弄回草药后,刘子文亲自到食堂去。借用食堂的马蹄灶大锅熬药。熬一大锅药,要花费几个小时时间。为了不耽搁食堂做饭菜,刘子文就选择在中午午饭后,趁那段空闲时间,抓紧时间熬药。等药熬好后,刘子文就和连队战士用水桶抬了汤药到工地上,让战士们大碗的喝。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工地上几乎每一个指战员都严格遵照毛主席教导: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的方针。刘子文在医务室工作一直坚持贯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厉行节约”的方针。年11月连队出去开挖明渠的工程动工后,他主动要求、并经组织批准到东干渠的文宫松林坳工地担负医疗工作。刘子文每天早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就起床步行到工地医疗点,夜以继日的工作,天黑才收工往回赶,深夜才能回到营部。每一天,刘子文都要在长达15华里路程上奔波。煮针消毒这些工作都是在深夜加班或者早晨起早完成,虽然每天很辛苦,但刘子文从未叫苦叫累也从未打算回家去挣更多的钱,过自己的安逸日子。

一有空闲,刘子文就扛起锄头,背起放着保健箱的背篼,到山上,到田边地头去扯草药,随便帮当地社员看病。他先后采集了中药材80多种,余斤。没有木箱药柜,刘子文还捡了百来个烂篼篼,整理干净,装上他采集的中草药材,排列整齐,做成了一个“土药房”。方便了为战士们看病抓药。

在处方、用药时,刘子文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也是精打细算,不滥用、浪费药品,能用土方草药治好的,就不用西药。能用针灸、火罐、推拿、按摩治疗的病就不用中草药,大大节约了营部在药品上的开支。更让人吃惊的是,刘子文每次到彰家场去进药,根据数量多少或挑萝篼或拖架车,都是自己负责运输。有一次,刘子文到仁寿县城去为连队买酒精60多斤,他硬是没有搭汽车,就自己挑着担子,来回步行一百华里以上,按时将珍贵的药品运回了医务室。为了节约酒精,刘子文还不烧酒精煮针而是捡炭花烧开水煮,为了节约胶布,刘子文又到工地上去捡爆破后散落的导火绳纱线来捆扎小伤,代替胶布。夏秋两季医务室的草棚漏雨,为了不让国家财产和药品受潮,刘子文多次自己爬上房去检补房顶,为国家节约了资金。当被评为水库指挥部先进工作者,坐在县礼堂的先进事迹表彰大会的现场时,刘子文仍然十分谦虚,对于成绩,他说,这是他应该尽的责任,一切成绩归于党,一切成绩归于毛主席。今后,他还要更加认真的看书学习,不断的改造世界观,勤勤恳恳的为人民服务,跟着党和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3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