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材料

是地狱的使者,还是和平的信鸽盘点

发布时间:2023/7/18 14:15:45   
北京 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是“地狱的使者”,还是“和平的信鸽”?盘点一下人类史上的那些大杀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简称大杀器,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一直都是相互冲突的,但有一点可以说明的是战争滋生了武器的发展,但同样是这种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出现使人类在战争面前多了一份冷静与思考,有人曾经问过爱因斯坦人类 次世界大战发明了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明了核弹,那您预言一下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会发明什么呢?爱因斯坦笑了笑说:我无法预言人类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发明什么,但我可以肯定人类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石头来打仗。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火炮

纳粹德国的古斯塔夫重炮

纳粹德国的古斯塔夫重炮,又名多拉,口径达毫米,是铁轨炮。因口径太大,所以炮弹十分笨重巨大,要用坦克把弹药推进炮膛里,后坐力也很大,一开炮,就后退十几米,铁路要是不直他就完了。德国战败前,就被拆了。年夏天,希特勒调集个师的兵力,在苏德战场南部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一举全歼部署在顿河东岸的苏军,进而攻占 的高加索石油区。苏军为了抵抗德寇的进攻,在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决心进行持久防御。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一座秘密弹药库发生意外爆炸。这座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究竟什么原因引起这次爆炸?长期以来众说纷坛。有人分析是德国斯图卡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派遣间谍破坏的。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美国某军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说是在清理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了弹药库,引起链式反应般的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地下建筑物。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指的是利用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以造成敌人大量死亡或受伤为目的而使用的武器,是在 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渐发展起来的杀伤性武器。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等。战争中使用毒物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统称为化学战剂(CWA)或简称毒剂。装填有cwa的弹药称化学弹药(chemicalmunitions)。其利用各种兵器,如步枪、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

次世界大战首次见证了化学武器的使用,英、德、法等国一共释放了12.4万吨化学战剂。法军在战争中率先使用催泪瓦斯。德军则于年1月在俄国边境的波兰小镇Bolimów使用含有溴代二 (xylylbromide)的炮弹攻击.而 次大规模的使用化学武器则是在年4月22日,在第二次伊普尔之役(SecondBattleofYpres)德国用氯气攻击法国,加拿大和阿尔及利亚联军.之后两军相互使用及研发新型的毒气,其中以芥子气、光气、氯气为主,估计至少有吨用于战争中。根据官方公布数字,在 次世界大战中因化学武器战剂而造成的非致命性伤亡约人、而至少有人死亡,在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一书中也有其惨况的叙述。

年10月27日,在今日台湾南投县仁爱乡的赛德克族部落马赫坡社发生了以莫那鲁道等原住民为首的武装抗日起义,由于日本军警不谙山地战而死伤惨重,枪械也被夺去。后来台湾总督府下令派遣军机空投毒气弹,造成原住民死伤惨重。

在国共内战的淮海战役时,黄维率领的国军第12兵团为了打破和解放军交战的僵局,曾授意下属军长杨伯涛发射瓦斯弹,一度使攻击尖古堆的解放军伤亡惨重。为此,解放军在广播及毛泽东的战犯通告中皆为此提出抗议。中原野战军攻击襄阳与樊城的时候,襄樊守将康泽曾调动化学炮弹,以黄磷弹炮轰击来犯的解放军。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或称《化学武器公约》、《化武公约》)于年1月13日在巴黎的一个仪式上开放签署——两天之内即有个国家签署了《公约》。《公约》于年4月生效,当时有87个缔约国——触发《公约》生效的天倒计时的先决条件是至少要有65个国家批准《公约》,这一条件是在年11月实现的。到年7月,《化武公约》已有个缔约国,并且有了一个羽翼丰满的履约组织——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禁化武组织)。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亦称细菌武器,所谓生物(细菌)战剂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克制。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等的弹头和航空布撒箱、喷雾器、气溶胶发生器、装载媒介物(鼠、摇蚊、蜱等)的容器等。用生物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作战时,人中有人患霍乱而丧失战斗力; 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首先研制和使用生物武器(当时称为细菌武器)。在 次世界大战末期,仅一年半的时间内,交战双方患病毒性流感者达5亿之多,有多万人死亡,比战死人员数量高出3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研制生物武器,并在中国东北建立研制细菌武器的工场-部队,曾对中国10余个省的广大地区施放鼠疫、霍乱、伤寒和炭疽杆菌等10余种战剂。鼠疫最严重的是湖南常德和浙江宁波。他们甚至拿活人做细菌试验,仅此一项就杀死中国军民多人,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在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就广泛研究和使用生物武器,组建了专门的细菌作战部队,即部队。

年7月,日军在浙江宁波用飞机投撒了70公斤伤寒杆菌,50公斤霍乱弧菌和5公斤带鼠疫的跳蚤。年夏,又在浙赣铁路沿线投放了霍乱、鼠疫、伤寒等病菌,污染水源和食物,造成疫病流行,致使我大量无辜平民死亡。

美国研制生物武器始于年,其规模超过德国日本。年,美军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多次使用鼠疫、霍乱菌和脑炎病菌, 中朝军民。

在朝鲜战场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挽回失败的结局,曾在朝鲜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生物武器近次,造成我 和朝鲜平民感染死亡。

生物武器是各种武器中面积效应 的武器.自用于战争以来,给人类带来了恐怖性灾难。年,在国际联盟主持的日内瓦裁军大会上,有关国家签署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的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年4月10日签订的《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年3月26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年11月15日加入该公约。中国曾是生物武器的受害国之一,中国坚决支持禁止生物武器的主张,奉行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的政策,并反对扩散生物武器。

核武器

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 代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从广义上说核武器是指包括投掷或发射系统在内的具有作战能力的核武器系统。核武器通常指狭义的核武器,即由核战斗部与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弹头壳体组成的核弹。核战斗部的主体是核爆炸装置,简称核装置。核装置与引爆控制系统等一起组成核战斗部。将核战斗部与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弹头壳体,即构成弹道导弹的核弹头。广义的核武器通常指由核弹、投掷/发射系统和指挥控制、通信和作战支持系统等组成的、具有作战能力的核武器系统。

核武器是指包括氢弹、原子弹、中子弹、三相弹、反物质弹等在内的与核反应有关的巨大杀伤性武器。

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约大万倍。因此,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总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量来表示,称为TNT当量。美、俄等国装备的各种核武器的TNT当量,小的仅吨,甚至更低,已有微型核武器,爆炸当量在几十吨;大的达万吨,前苏联曾试爆过万吨当量的氢弹。

核武器爆炸,不仅释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应过程非常迅速,微秒级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核武器的出现,对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类曾两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市和长崎市投下两枚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使这两个城市灰飞烟灭,30万人死于原子弹爆炸,不过这也导致了日本天皇及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投降。

·年7月16日,美国进行了世界上 次核爆炸实验。

·年8月6日,美国用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运载「小男孩」2万吨当量原子弹轰炸广岛。爆炸时间:年8月6日8点15分43秒,城市中心12平方公里内的建筑物全部被毁,全市房屋毁坏率达70%以上。关于死亡人数,日美双方公布数字相差甚大。据日本官方统计,死亡和失踪人数达人,超过7万人。

·年8月9日10点58分,「胖子」原子弹被投放于长崎。

·年8月29日哈萨克草原上一声巨响,前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年10月3日,英国 颗原子弹在澳大利亚蒙特贝洛沿海的船上试爆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年2月13日,法国在西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赖加奈的一座米的高塔上爆炸成功了 颗原子弹。

·年10月, 颗原子弹完成组装。10月16日15时,在人迹罕见的罗布泊,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 颗原子弹爆破成功。

·年5月11日下午3时45分,印度在西部拉贾斯坦邦的博格伦地区成功地进行了三次地下核试验。13日,印度又在西部拉贾斯坦邦的博格伦沙漠试验基地进行了两次地下核试验。

·年10月9日,至年2月12日,朝鲜共进行了三次核试验,地点分别位于咸镜北道的三处核试验场,为地下核试验。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除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已掌握核武器外,印度在年进行过一次核试验。巴基斯坦也在年05月29日首次核试验成功。以色列和日本虽未公开进行核爆试验,但以色列是公认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日本被认为是准核国家。朝鲜进行过三次核试验,并且正在向着核武器更小型化方向发展,以便未来能够实现实战能力。

除此之外,以色列也被国际社会确认拥有核武,哈萨克斯坦作为苏联解体后第三大核武器拥有国,因原苏联时期核试验多在哈萨克进行,其国家和人民深受其害,独立主动放弃核武器,并关闭苏军建立的数千座核试验设施,另外乌克兰与南非因和平原因放弃其核武,属于曾经拥有核武的国家,而关于日本,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日本是准核国家,因为日本拥有大量核电站并且拥有大量的铀,而日本已经完全掌握了核武器技术至于制造核武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被称为「巴基斯坦核弹之父」的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已经对外承认了自己向朝鲜、利比亚和伊朗三个被美国称为「流氓政权」的国家出售核武关键技术,其中朝鲜已核试验成功,利比亚卡扎菲迫于美军压力已宣布放弃核武计划,伊朗革命卫队称在俄朝提供核弹头所需鈈的协助下核武研发成功。

导弹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效果。简言之,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冯.布劳恩人类导弹技术的开创者,年在德国佩内明德的火箭研究中心建立的重点项目,由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命名为“复仇使者’计划,他作为主导者领衔执行V—2工程。

年世界上 枚导弹A—1从德国成功发射,人类军事武器从此掀开了一个新的时代。年又成功发射了V—1导弹和V—2导弹,年6月14日凌晨2时纳粹德国想英国南部潘斯德卡门地区发射了V-1巡航导弹,同年9月8日晚6时43分,纳粹德国又向英国伦敦发射了V-2弹道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而这些导弹都是由‘冯.布劳恩’主导研制。

 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战争的需要,导弹进入了改进性能、提高质量的全面发展时期。战略弹道导弹采用了较高精度的惯性器件,使用了可贮存的自燃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采用地下井发射和潜艇发射,发展了集束式多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大大提高了导弹的性能。巡航导弹采用了惯性制导、惯性-地形匹配制导和电视制导及红外制导等末制导技术,采用效率高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和比威力高的小型核弹头,大大提高了巡航导弹的作战能力。战术导弹采用了无线电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和惯性制导,发射方式也发展为车载、机载、舰载等多种,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低空作战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70年代中期以来,导弹进入了全面更新阶段。为提高战略导弹的生存能力,一些国家着手研究小型单弹头陆基机动战略导弹和大型多弹头铁路机动战略导弹,增大潜地导弹的射程,加强战略巡航导弹的研制。发展应用“高级惯性参考球”制导系统,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研制机动式多弹头。以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为例,从年8月21日苏联发射了世界 枚SS—6洲际弹道导弹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国共研制了20多种型号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30多年来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表1)。在此期间,战术导弹的发展出现了大范围更新换代的新局面。其中几种以攻击活动目标为主的导弹,如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反飞机导弹,发展更为迅速,约占70年代以来装备和研制的各类战术导弹的80%以上。

面对尖锐激烈的国际斗争环境,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为了自卫,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导弹。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 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年3月初,中国自行设计的 枚导弹运往酒泉发射场。3月21日,导弹发射失败,后经认真总结,找到了问题症结。年6月29日,修改设计后的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年10月27日进行了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年5月18日成功地发射了洲际弹道导弹,年10月成功地发射了潜地导弹,年8月2日发射了新型车载远程地地战略弹道导弹。中国已经研制并装备了不同类型的中远程、洲际战略弹道导弹,及其他多种类型的战术导弹。

导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问世以来,受到各国普遍重视,得到很快发展。导弹的使用,使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增大,规模和范围扩大,进程加快,从而改变了过去常规战争的时空观念,给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导弹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集成,它的发展既依赖于科学与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又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导弹技术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另外,导弹技术还是发展航天技术的基础。自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 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研制成功余种运载火箭,共进行了余次航天发射活动。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 颗人造卫星的83.6千克发展到×10?千克以上;火箭的飞行轨道从初期的近地轨道发展到太阳系深空间轨道。以运载火箭为主要支撑的航天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高技术产业,它是人类对外层空间环境和资源的高级经营,是一项开拓比地球大得多的新疆域的综合技术,它不仅为人类利用开发太空资源提供技术保障,而且还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信息、材料和能源3大支柱作出开拓性贡献,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当今世界的航天技术领域已成为各技术先进的大国角逐的重要场所。综观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史,几乎都是与液体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苏联发射世界上 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是由SS—6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改装成的,以后又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了“东方”号、“联盟”号和“能源”号等运载火箭,在航天活动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发射 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也是以“红石”液体弹道导弹为基础改制成的,以后又在“雷神”、“宇宙神”、“大力神”等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了“雷神”、“宇宙神”、“大力神”、“德尔塔”等系列运载火箭。西欧诸国早期联合研制的“欧洲”号火箭,也是以英国的“蓝光”液体弹道导弹为基础,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发展研制成功“阿里安”系列运载火箭。同样,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是在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和平是个多么简单而美丽的词,人类为此奋斗了几个世纪,一个女孩用一生放飞鸽子于蓝天,点亮一座座城市破碎的灯,海岛上放逐渴望。让和平成为人类永恒的太阳,还我们一个和平初现的那缕霞光,挽着和平的手---人类终生的伴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1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