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材料

抗战根据地自制手雷威力差真是一炸两半

发布时间:2022/8/29 14:58:35   

本文共余字、30张配图,预计需要15分钟阅读时间

作为一种单兵手抛式弹药,手榴弹(手雷)在中国战争文学和影视剧中频频出镜。

令人奇怪的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军民自制的手榴弹威力,似乎备受争议。有不少自媒体撰文声称,八路军的手榴弹是用来吓人的:

著名抗战小说《亮剑》的开头,也描写了早期“边区造”手榴弹“一炸两半”、威力不佳的情况:

然而,在许多八路军、新四军老兵回忆里,我军自制手榴弹的威力不小,鬼子和伪军时常被炸得人仰马翻。

而到了抗日神剧里,八路军手榴弹的威力甚至被无限放大。比如,抗战剧《永不XX的番号》里,强行安排“扔手榴弹半空炸飞机”等雷人镜头,雷得一众军迷外焦里嫩,纷纷强烈质疑该剧导演的数理化常识——这厮当年的中学物理课,怕是和体育老师学的:

同样是我军根据地自制手榴弹、这爆炸威力怎么会忽大忽小呢

?难不成是薛定谔的手榴弹——量子力学叠加?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问题。

▲薛定谔的猫→薛定谔的手榴弹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史上,手榴弹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弹药补给不足,八路军、新四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弹射击训练赶不上敌人。在这种情况下,手榴弹就成了我抗日军民消灭敌人最有力的武器。

在一次次伏击战中,八路军时常先投出大量手榴弹,当日军被手榴弹炸得人仰马翻、六神无主的时候,八路军战士们已经挺着刺刀杀到面前……

▲一队民兵战士的留影,手榴弹是他们的主战兵器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使用了近万枚手榴弹,给予日伪军巨大杀伤。八路军的这么多手榴弹,到底是哪儿来的呢?

据历史记载,八路军的手榴弹在不同时期,来源各不相同。抗战前几年,主要靠国民政府给予的补给以及缴获的日军装备。比如,年,国共抗战配合较好的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就曾拨给八路军步枪子弹万发、手榴弹25万枚。

▲抗战影视剧中的卫立煌(右)

而年百团大战后,国民党政府全部停止了对我军粮饷、装备和弹药的供给。从此以后,八路军、新四军的手榴弹,就主要靠根据地的军工厂土法制造了。这种自制的手榴弹,抗日军民俗称为“边区造”木柄手榴弹。

▲军工战士利用砂型铸造手榴弹弹体

八路军“边区造”的原型,是国民党巩县军工厂制造的巩式小型木柄手榴弹。曾在八路军军工部担任火工技师的石成玉回忆,年他在河北邢台的七里河里捞出了不少国民党溃兵丢弃的木柄手榴弹。通过自行拆解,详细了解巩造手榴弹的结构。然后用巩式手榴弹的弹体装上新的黑火药、引信和木柄,就制造出了简易的自制手榴弹。后来他带着兄弟、老婆、孩子全家参加了八路军柳沟炸弹厂。按他的计算,不算铸铁弹体,每枚自制手榴弹的成本是5毛钱。

▲根据地军工厂使用化铁炉铸造手榴弹弹体

从抗战初期到年前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工部门召集了一批过去从事过花炮制造的民间工匠来处理各种火工品,这些人员凭借较为丰富的经验,基本能保证生产的安全。然而,由于缺乏原材料和技术人员,根据地早期制造的手榴弹,质量并不过关,不仅防潮水平低、哑火率高,而且爆炸后产生弹片很少。

“边区造”威力不佳,甚至影响到了八路军对日作战。例如,年9月,在八路军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围歼日军田中大队的陈庄歼灭战中,日军指挥官水原义重在坡门口、高阳庄、冯沟里三村构筑工事,形成犄角之势组织防御。当晚八路军发起总攻,7点钟攻占高阳庄,另外2个团的八路军也攻入了坡门口和冯沟里两村。

不料,在胜利在望的紧要关口,这2个团的八路军的手榴弹突然出了问题——他们是顶着倾盆大雨赶到三分区的,路上经过了洪水泛滥区,手榴弹多半受潮——在村庄内近战时,我军手榴弹扔出去十发九不响,无法压制村内鬼子,反而被敌人的破片手榴弹击退,只能被迫撤出。第二天,日军飞机前来空投,让村内日军又撑了一天多。

“边区造”手榴弹质量差,一是因为炸药质量较差,弹体内大量填充的是黑火药,虽有部分使用氯酸钾的炸药,但由于配比不佳,威力和黑火药相差不大。二是制造工艺差。弹体大多是铸铁,工艺水平也是残次不齐。据石成玉回忆,他们第一次浇铸的弹体“像长着翅膀一样”,毛刺甚至能磨破衣服。

▲八路军兵工厂军工使用半手工方式加工黑色火药

年底,八路军总部一方面表扬柳沟铁厂等单位已经能批量生产手榴弹,但也提出手榴弹瞎火事故频发、爆炸威力弱的问题。甚至有部队抱怨,我军的土造手榴弹扔出去可能只能炸成两半——这,大概就是八路军自制手雷“一炸两半”的历史原型。

八路军不可能无视自制手榴弹质量差、威力弱的问题。年5月,八路军军工部组织技术力量,开始对自制木柄手榴弹的各种问题进行攻关。在石成玉、教逢春等土专家的努力下,先后采取了多项改进措施:

①弹体由圆柱体改为卵形,表面预制破片刻槽,药室改小但增加一道压紧装药的工序,增加爆炸破片,提高杀伤力。

▲手榴弹刻不刻槽,威力大不同

②在摩擦火帽外增加防潮帽,降低因雨水和受潮导致故障的概率。

③学习日军九一式手榴弹的设计,在延时引火管上增加泄烟导气孔,严格控制缓燃导火索的长度,保证将延时控制在4秒,将引火管直接引燃装药,改为引燃雷管,由雷管引爆装药。

④手榴弹拉火帽内的点火药,由磷造的火柴头药改为雄黄氯酸钾为主,并外加蜡皮,从而保证了拉发火的可靠性,提高了手榴弹爆炸率。

⑤改变黑炸药的配方比例和方法,增强爆破力。

⑥优化工艺流程,加强质量控制。

……

在这些改进过程中,八路军军工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比如,在拆卸、解剖手榴弹时,为保证安全,工人拿到野外进行,就地挖一个深坑,一旦发现有爆炸危险就迅速将手榴弹扔入坑内,这样虽然略微减少了事故,但伤亡仍时有发生。教逢春的叔父和妻子,石成玉的妻子和二弟,都在手榴弹和火工品的试验爆炸事故中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抗日军民赢得了充足而稳定的弹药供应。

制造工艺的改进,有效提升了我军自制木柄手榴弹的可靠性,平均有效弹片数也从10余片增加到50余片。根据八路军军工部的报告显示,改进后的“边区造”手榴弹很受部队欢迎,从年6月开始,到该年年底,就生产了枚手榴弹。

▲八路军胶东兵工厂生产的木制后盖手榴弹

八路军军工部的柳沟铁厂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开始向分区手榴弹厂派出技术熟练的技师担任顾问。对于无力自行制造雷管的分区,由军工部负责供应,这些举措极大的促进了各分区的军工生产。据统计,在年,晋察冀一分区生产了2万枚手榴弹、二分区为6千枚,三分区和四分区均为3万枚。到年,八路军各根据地基本都建立了能批量生产手榴弹的炸弹厂。

▲八路军某部敌后兵工厂制造手榴弹

威力增大的手榴弹,成为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除主力部队以外,地方部队和民兵在作战中,主要依靠手榴弹作为火力支援和压制的武器。年5月冀中反扫荡作战中,赵户村的民兵李三子在一天作战中掷出余枚手榴弹,单枪匹马守住一处街口,杀伤敌伪军80余人。这是过去边区造“一炸两半”时难以想象的场景。

威力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年以后,“边区造”手榴弹延时不稳定、投掷后哑火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爆炸延时仅有一两秒。战士们私下称之为“张手雷”,意思是一松手就爆炸。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一些部队的投弹工作和操课训练。

石成玉回忆,黄崖洞和柳沟铁厂生产的自造木柄手榴弹质量,在年就已经较为稳定。但各根据地基层手榴弹厂经常会出现早炸或者瞎火的问题。他的二弟石成尧,就是在拆解哑弹、排除故障时牺牲的。

针对延时不稳定的问题,八路军军工部和晋察冀军区军工部都曾派出技术人员到基层调查,并提出技术解决办法。例如,晋察冀技术研究部派张奎元到炸弹厂和前线部队调查后,初步判断是引火管质量问题。

当时根据地军工厂生产的木柄手榴弹引火管,实际上是一条缓慢燃烧的导火索。理论上讲,从拉火摩擦火帽引燃导火索,到导火索全部燃尽引燃雷管和装药,应该花费4-5秒,这个时间刚好是手榴弹投掷、爆炸的正常延时。

但是,当时基层制造的手榴弹导火索,原材料是1-3根花炮上的药捻、外包多层厚纸再压紧后制成的。在制造过程中,导火索内部常有空隙,许多情况下,摩擦火帽喷出的火星,直接通过空隙喷到药捻中部,有时甚至是直接喷到雷管上——这就造成了基层的手榴弹延时时间不稳定。

▲新四军自制手榴弹

找到了具体原因,八路军军工人员很快想出了解决办法:将药捻导火索改为纸质引火管。用硬纸制成中空的纸筒,然后将纸筒装入自制的手动装药机内,一边装入火药、一边手动压紧,这样就保证了引火管中不会有空隙。同时,他们还对摩擦火帽和引火管的连接部等细节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手榴弹发火、延时的可靠性,基本杜绝了“张手雷”故障。

▲晋察冀唐县兵工厂工人在手工组装手榴弹

解决了手榴弹工艺问题的八路军军工部门,并没有停止攀爬科技树的脚步——由于当时军工单位获得的硝石、硝酸钾、硫磺等火炸药原料来源五花八门,有时要靠从敌占区采购、从敌矿山盗取,有时甚至要从缴获的炮弹、航空炸弹内掏取炸药,这些原料品质参差不齐,导致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爆炸威力也无法保证——如何立足根据地条件,用简易手段研制高级火炸药,一直是我军工部门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

土八路虽土,但基本的数理化知识还是掌握的:硫酸是制造火炸药的基本原料,被称为“火药之母”。问题是,在当时敌后根据地,一无白金粉做媒介、二无铅板做铅室,按照传统的接触法、铅室法制造硫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军工部的技术人员与工人师傅,只能立足于根据地现有的物资条件,土法上马、就地取材,探索新的硫酸制造工艺。

▲军工英雄王民钦,源泉化学厂硝化班班长

年3月,晋察冀根据地工业技术研究部的燕京大学研究生张方等人,以当地盛产的陶土缸为容器,用“缸塔法“制造出了硫酸、硝酸。年又生产出乙醚、硝化棉和单基无烟药,这是根据地兵器工业火炸药生产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年,又用钙皂法制取甘油,用“盆式硝化法“生产出了硝化甘油,随后制造出双基无烟火药和硝化甘油炸药等。晋冀鲁豫根据地、山东根据地也先后于年、年摸索出了自制硫酸办法。

▲晋西北军区(没有李云龙什么事啊)后勤部修械厂制造的手榴弹,现存于中国人民杭日战争纪念馆

自制土硫酸、土炸药,对提升手榴弹威力有多重要呢?时任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副部长张珍回忆:“年前,我们每月生产手榴弹8-10万个,用的是黑色火药,但手榴弹的威力很小,爆炸时只能将外壳炸到八九片,有时甚至只有2片,非要掷到身边才能把敌人炸伤。每次战斗战士带了十几个还解决不了战斗。年开始改用烈性炸药,手榴弹生产数量下降了,当时每月产量减为2-3万个。但是手榴弹的威力大大提高,爆炸范围扩大达10-15米、破片一般在片左右,每个战士带上6至10个在战斗中就增强了信心。因此,手榴弹产量虽然减少了,但其威力却较生产上述8-10万个手榴弹大了好几倍。而且,在节约生铁、焦炭和劳动力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八路军某部敌后兵工厂将生产的手榴弹运往前线

硫酸、无烟药和硝化甘油炸药的研制成功,将根据地的火炸药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填装大威力手榴弹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弹体内装上我军民自制的烈性炸药,八路军手榴弹的威力开始成倍递增,在空炸时能够对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范围内的敌人产生巨大杀伤,发展成为一种山地作战的的利器。

年之后,根据地自行制造的手榴弹质量,已经达到相当水平,而且产能可以保证我军民作战使用。据张方回忆,当时的军工人员缺乏枪支自卫,出门时一定会在腰里塞上几枚手榴弹。而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经过大练兵后,手榴弹的平均投弹距离提升到40米左右,我军猛烈而准确的手榴弹,经常让日军误以为遭遇了炮击——这时的根据地自制手榴弹威力暴增,可真是要鬼子命喽。

由于手榴弹制造容易、工艺可靠、便于使用,直到解放战争时,木柄手榴弹仍然是人民军队的主战兵器之一。

▲使用“边区造”手榴弹的民兵部队

据不完全记载,八年全面抗战中,各抗日根据地军工部门直属军工厂生产手榴弹万枚,有力地支援了八路军、新四军和各地民兵对日作战。

看到这里,相信读者不难看出,我军根据地手榴弹爆炸威力的提升,都是抗日军民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是遵循科学原理、立足敌后根据地简陋条件、通过土法上马简易技术手段实现的。

▲反映八路军兵工厂的蜡像

自制手榴弹,只是人民军队红色军工传奇的一个缩影。《游击队》有一句“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反映了人民军队通过战场缴获改善武器装备的史实。但是,到抗日战争中后期,八路军、新四军相当一部分武器装备,都是通过根据地兵工厂简易自制。八路军总司令、后来的共和国元帅朱德曾称赞:军工工业是工人阶级贡献革命战争的伟大事业。

(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2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