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材料

铜梁蹄疾步稳搞改革,内外并重促开放,创新

发布时间:2023/7/10 11:29:23   

年,重庆市铜梁区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并使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大众。

振兴工业,壮大服务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在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上,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重庆欣雨压力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获得授牌。该公司自年成立以来,已经拥有国家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年新申报专利10余项。

欣雨公司只是铜梁区创新推动工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年,铜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加大企业生产技术中心的培育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年11月23日,首都高校科技信息网(联盟)专家组来铜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为企业创新发展把脉支招。首都高校科技信息网(联盟)铜梁分中心也揭牌成立,汇集了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30余所知名高校,将帮助铜梁企业找到更多突破口和内生动力,为铜梁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智慧力量。

铜梁区的工业升级,实现了发展平台聚新聚优、产业项目提质提速、存量企业做大做强、服务保障有力有效。年,铜梁区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引进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8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11个,智能制造硬件项目11个,杰尔科技、中车导轨电车等29个项目开工建设,顺安爆破、伊菲斯特等27个项目竣工投产;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一企一策”首批扶持10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28个,技改投入36.3亿元;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营企业家,专班专案为民营经济发展“解七难”;安居提水二期工程、盘龙千伏输变电工程、页岩气开采工程竣工投用后,水电气日供应能力分别达10万吨、万千瓦时、万立方米。

在第三产业方面,铜梁区围绕消费新需求,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业态,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12.5%,旅游综合收入37.2亿元、增长5%。协信星光天地、居然之家等品牌企业入驻龙城天街,万达广场、重百商场正式营业;首届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美食品鉴会成功举办;安居古城药王庙、雪庵音乐馆等景点建成投用;“嘻街”一期正式开街;荷和原乡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全国龙灯文化及古城旅游示范区创建获批。商贸业态持续繁荣,全域旅游升级发展。

振兴乡村,提升城市,城乡融合活力显现

年底,在铜梁区南城街道黄桷门村,铜梁区打造的首个生态农业互联网小镇正式建成对外营业。黄桷门生态农业互联网小镇发挥“互联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效果,依托4A旅游景区奇彩梦园,以黄桷门农民新村为承载体,以盘活资源、带动旅游,结合京东大数据资源,挖掘产业、生态、文化价值,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打造互联网经济集聚地。

年,铜梁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三个结合”,注重示范带动,串点连线、成片扩面,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64.4亿元、增长5.8%。铜梁区的乡村发展,实现了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位于铜梁区西北部的维新镇新堰村从前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村民增收渠道有限,随着青壮年不断外出务工,新堰村成了“空壳村”。在政府支持帮助下,新堰村成立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年7月,小龙虾正式投入市场。同时,村里利用“爱在龙乡”电商平台将小龙虾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40万元。龙虾养殖,激活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基础,赢得了民心。

除了推进“互联网+乡村振兴”、加快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铜梁还新建绿道系统50公里;实施公里道路沿线绿化美化,开工“四好农村路”公里、建成公里,实现村民小组通达率%;完善村规民约,创建全市和谐示范村8个,纠纷发生数减少20%。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在城市发展上,铜梁也稳步推进。龙城天街全面开街,淮远新区城市设计顺利完成,淮远河风光带效果初显;实施棚户区改造户,建成无危小区5个;完成坡屋面改造30万平方米;罗睺寺公园开园迎客,凤山公园启动提质;新增公共直饮水5处,新建城市公厕10座;新施划停车位个,建成智慧停车位55个,公交移动支付实现全覆盖。

坚持内外兼修、加减并重,铜梁融入生态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理念,推进城市细管、智管、众管,全力打造现代化独立新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拓展,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释放动能收获合力

年,铜梁全面落实中央、重庆市委改革部署,深入推进一批改革事项,持续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一方面,铜梁重点改革蹄疾步稳。铜梁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闭烧结砖企业4家、非煤矿山5家。深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集成创新,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减到15个工作日以内。同时务实搭建政银企“铁三角”,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亿元、增长22%;落实减税降负政策措施,减轻企业税负5.7亿元。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另一方面,铜梁创新驱动集中发力。通过制定《铜梁区行政审批(含其他)事项办理时限目录》,建立“互联网+单一窗口”政务服务平台系统,铜梁区推进行政审批职能集成创新改革,提高审批效率,有效缓解了企业政务申报、系统对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四大“堵点”,打造了卓越的营商环境,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此外,铜梁坚持内外并重,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优化开放环境。预计年实际利用外资1.8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11亿元、增长62.5%。年5月11日,铜梁区携手民建重庆市委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相关领导与余名企业家座谈交流,集中推介铜梁投资发展环境;10月26日,重庆市锂电产业发展资本峰会在铜梁区举行,13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重庆市首个新能源产业园、两江新区铜梁产业园正式授牌并落户高新区。

铜梁积极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完善信息捕捉、论证研判、对接签约、落地建设全过程工作体系,深化外出招商、驻外招商和平台招商。年,铜梁区新签约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云丁科技等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成功入驻。组团参加智博会、西洽会,成功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和重庆市锂电产业发展资本峰会。

铜梁对外合作也日益走深。建设两江新区铜梁产业园,依托成渝轴线协同发展联盟开展跨省市交流合作;组织37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渝蓉高速公路围龙互通正式投用,外联通道加快建设。

保障民生,公共服务,平安建设幸福生活

一年来,铜梁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除了加强农村扶贫、开展田间课堂培训,铜梁设立0万元产业发展扶贫基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万元,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成效明显。

年,铜梁改造“插花”贫困户危房户。资助建卡贫困学生人次。建卡贫困人口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符合条件的建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开发公益岗位个,实现就业人。全面推行“”精准帮扶机制,实施特殊困难“临界对象”提前干预。全区新脱贫户、人。

此外,铜梁还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使公共服务更加完善,通过加快推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城乡教育方面,铜梁开工建设金砂小学、职教中心三期工程,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2个,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市级复核,铜梁二中、龙都小学成功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卫生健康方面,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22万人,医院成为重医医院,中医院通过国家“三甲”医院复评。

文体事业方面,打造龙舞晚会《龙腾盛世》,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村场,龙灯彩扎基地挂牌成立,非遗名录增至86项。年1月13日,首届重庆铜梁中华龙灯艺术节在铜梁区拉开帷幕。此次中华龙灯艺术节城区亮化部分的龙灯工艺多是“铜梁造”,体现了铜梁龙文化元素和龙灯彩扎制作水平。

年,铜梁还妥善解决1.6万名群众征迁未安置、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久拖不结等历史“老大难”问题。建立政商交往“正负清单”,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扎实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严肃整治“软懒散瘫”突出问题。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2件、人大代表建议件,政协提案件,办理结果满意、基本满意率分别达%和97.8%。通过加强党的建设,铜梁进一步落实民生工作,不断加强民生服务。(文/马兵张皓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0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