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材料

纪实59岁守矿人留守深山矿友接连离去,他

发布时间:2025/4/10 14:45:43   
前言:贵州丹寨县南部的一处矿区,已经被59岁的杨世贵守候了近半辈子,他亲眼见证了这里,从无比繁荣再到荒无人烟。

随着时间变迁,这里长满了杂草,变得越来越冷清。

地处深山,每到半夜,从矿场里还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

杨世贵的工友们接连离开,而他却借酒壮胆,始终守护着这里。

深山里的守矿人

那么,早年热闹繁华的丹寨县,为何会变成如今的落败景象?

这位59岁老人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故事呢?

一、曾经和现在

在贵州丹寨县城一路往南,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后,能发现在大山的深处里,有一片密密麻麻灰暗色的厂房,仿佛回到了六七十年代。

丹寨县汞矿现状

这片汞矿历史悠久,相传在火药没问世之前,就已经有人使用火烧、爆炸、灌水等土方法,试图在这里开采。

并且在20世纪,这里曾是我国乃至亚洲亚规模最大的汞矿。

它的纵向南北长约36公里,东西横宽约5公里。占地面积足足有平方公里。

丹寨县汞矿现状

年傅作义率军队和平解放北京,此后我国多地也随之解放。

那时候,新中国得到了大量来自苏联老大哥的援助。

年时,苏联几个知名专家还进驻了此厂进行督导工作,他们住在这里,还对于矿山如何针对地质开展勘测工作,提出了一些实质的建议和方法。

但随着时代进步,这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丹寨金汞矿逐渐成了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59岁杨世贵

杨世贵今年57岁,身体却十分健壮,因为常年在厂区外巡视,皮肤黝黑。

平日里他一般只穿两件短袖,一件白色或一件红色。每天早上起来喂喂鸡鸭,再走上几公里去巡查矿场,这样的生活他已经维持了几十年。

他还有一只小狗。

事实上,大多数时间看守矿场,是一件很枯燥、无聊的事。随着游客变少,再加上,近时间受疫情的影响,老杨更孤独了。

在办公楼养小狗

年,他难得破费元,花钱请县城的朋友给他买了一只狗。

他给狗做了一个项圈,佩戴一个铃铛,给平凡的生活中添了点乐趣。

每到晚上,一人一狗在矿场的房区巡逻着,如果有坏人出现小狗就会发出声音。小狗身上的铃铛,也总是发出声响........

老杨办公的地方弥漫着阴暗和潮湿,时不时还散发着腐木的酸臭味道。

这时老杨端着前夜的剩饭,敲了几下饭盆后,静静等待。

不久后,一只大灰鹅晃晃悠悠走出来,开始进食。

这只鹅也是老杨的。

杨世贵和他的灰鹅在办公楼

原本有两只,但一只不幸在夏天生病死了,所以只剩它陪伴着老杨了。

老杨说:“早些年时候人人都想进汞矿,有城市户口待遇好,靠亲戚说都不好排,周围村寨里的姑娘都想嫁过来”。

每家每户都想给孩子,找个矿场里的老公,一来减少了生活压力,二来户口直接变成了城市户口。直接成了人上人。

二、从小在汞矿长大

在老杨形容的“那个时候”,大概是汞矿生意最好的时期。那时每天都人声鼎沸、热热闹闹的,村子里像县城里的氛围。学校、医院、礼堂该有的都有,还有不少游客把这当成了景点参观。巅峰时村子里住有2万多人。

小村庄人们看电影

晚上村子里,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每条街不到50米就有路灯,大家出来凉快透气儿。

要是有人放电影和表演唱戏,台下足足能坐下人的剧院那么大。

这里风生水起的时候,养育了周边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矿产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们大肆的开采。矿源迟早会消耗殆尽,失去最先的亮丽。矿场没了矿源就成了一具壳子。

这里便是如此,根据老杨描述,这里从90年代开始就不太行了。又坚持了1年,到年资源就已经彻底枯竭了。偌大的厂区一下子安静了。

白天巡视厂房

杨世贵表示,在矿场最好的时候,他没赶上。

他赶上了节点,那时候他22岁,矿场招收了最后一批工人。

老杨算的上子承父业,因为他的父亲就曾是这里的一名爆破工人,父亲的工作还要辛苦些,每天需要走几千个台阶,下到隧道里,在百米下的井底打炮眼、放炸药。炸出矿石后,再让人抬到卷扬机上装进矿车运输到加工区,不仅是吃力活儿还十分危险。

一车只能装10吨重,需要昼夜不停的运输,车子在陡峭的山路上转几圈来回才能将它们拉到县城里。

如今那个隧道还在,不过已经荒废了,通往井下的道口被水泥墙永久的封闭了。

汞矿隧道

老杨是年进的矿场,他通过最后一批招工考试,与和他同一批进去的人一样是“矿二代”。很多人都是矿二代,因为多数得靠关系才能进去。

杨世贵干的没父亲累,但也不轻松。进去后被安排到锅炉旁,他成了一名锅炉工。

他的工作是往锅炉里添燃料,保持高温,不能让温度降下来。

除了不断加燃料,每天要在蒸笼般的房子里待上8小时。

锅炉工

收成最好的时候,他每个月能拿到块钱,不好的时候大多数是50块。温度特别高的时候能拿几毛钱的高温补贴。

老杨还喜欢吃猪肉,那时物价高,猪肉要4元一斤,工资低的时候,老杨嘴馋也没办法,还要留给儿子上学,一家人都很节俭。老杨还遗憾的表示,因为吃肉的事,自己还丢了老婆。

网络素材

杨世贵年轻时,也和矿上的姑娘谈恋爱。自己的条件也算不上差,就是嘴笨。年轻姑娘们喜欢听幽默、浪漫的调,杨世贵人比较直,不会在女孩面前表达。最终几段都以失败告终了。

老杨说“姑娘也不喜欢这样的”

而老杨下工后,唯一的爱好,就是和三两个朋友,聚成一堆喝一点小酒。

年,经过介绍杨世贵和刘阿莲(化名)结婚了。老杨说“她是我的小学同学,印象还不错,那时候我俩都30了,再不结婚就晚了。”杨世贵说,除了矿山的姑娘想嫁给矿工,矿工也想找本矿的人结婚生子。

老杨的哥哥,娶了矿场里一名高干的女儿。哥哥也在矿场上班,两人离得近,哥哥和嫂子从小就是青梅竹马,上大后情投意合,自由结婚。他有时会羡慕。

不久后,汞矿景气越来越差,杨世贵和妻子刚结婚2年,厂矿就宣布停产了。

汞矿全貌

“全矿都不搞生产了,那阵子我们的车间都靠着外面的材料用,但是工资有时会拖欠个俩三月”。但矿毕竟是国家的,他认为有保障。

但他和妻子的感情,也像矿场一样逐渐变冷了。杨世贵的父母在矿场退休后,在汞矿附近的村口开了一家小卖部,老两口本来跟着杨世贵夫妻二人一起住,后来又搬走了。母亲将自己的商铺交给儿媳妇经营,每个月有来块的收入。

两人有了儿子后,杨世贵工作变得更加卖力,除了给单位交吃饭钱,剩下的全部上交给妻子。

不过随着汞矿倒闭,工资也没有原来高,许多员工纷纷离去,选择去广东或者其他的地区深造。挣的钱比在这里多。

刘阿莲的嫂子很是不满,“她家嫂子觉得我没本事,天天骂我没用,工资太低吃饭都是问题,可我真不知道怎么能富起来。”

住宅的厨房

一个炎热的夏天,他在车间里闷了一晚上,回家后,他想让妻子买点肉,顺便喝点小酒解解乏。

然而妻子却没有起身,只和他埋怨家里没有钱了。

“那时候我前天才刚把工资给她”。

杨世贵没多想,没有肉配花生米也能凑合,他不会为这点小事就吵架。

可他察觉到和妻子的感情在慢慢变淡......

三、生活上的打击

不久矿里开始做调整,生意不好,不需要那么多人天天守着。

厂里负责安排,部分人会被分到贵州省其他的矿区。杨世贵非常高兴,他认为自己能被调走,妻子娘家那边的人就不会看不起他了。可机会流失了,他反复核实好几遍,才得知一家只有一个名额。大哥的资历工龄比他高,他没去。

就这样,年刘阿莲离开了家,留下一张纸条“我出去打工了”。

网络素材

后来老杨就没再收到妻子的音讯。

杨世贵只清楚记得,妻子后来回来了3次家。

第一次是96年,杨世贵的父亲离世;第二次是97年,她回来看了孩子;第三次是98年,他们离婚了。

杨世贵在隧道

那天雪很大,刘阿莲没有进门,老杨抱着儿子。

“娃娃才四岁,就没有缓和的余地吗?”

杨世贵心如刀割,可妻子态度坚决,他只能无奈签了字。

最终,家里只剩下他和儿子,两人相依为命。

说到这里,老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自己不是心细的人,独自将儿子带大,孩子跟着受了很多苦......

离婚后,汞矿的工友们也开始搬离矿区,整整三个月,每天都有人来和杨世贵告别。

此后,剩下的人也开始到县城生活,陆陆续续搬走。

喧嚣了半个世纪的丹寨矿,在年彻底陷入死寂......

四、藏在深山的守矿人

杨世贵在隧道

后来,社会掀起了一阵私人企业浪潮,老杨的车间被一个老板私人承包,而老杨作为老工人,被留了下来。

这一干直到年,车间被迫停产,杨世贵才被迫下岗。

突然离开这里,他一时间还很迷茫。

在深山里待了近半辈子,期间他无数次幻想过,走出深山到外面看看去。也是这一次,他有机会出去,这也是他去过最远的地方。

他去了贵州其他地方的矿区,工资比原来高,却因为自己的一次粗心,弄坏了机器,不到两月就丢了工作。

“那段时间儿子刚考上大学,生活费、书杂费,母亲身边也得有人照顾,那段时间是最难的,但也挺过来了。”杨世贵很感激领导,得知自己的情况,领导安排自己还守那个矿。

从那以后杨世贵就成了这里的“守矿人”。

白天巡视累了坐下休息

现在,老杨时不时就会感叹自己的工作,就像是“隐居修行”。任务不重,平时到矿区附近转转就行,只要做到防火防盗,避免隐患就行。

习惯独自了的老杨,慢慢的也怎么喜欢别人过多交流。

随着年龄增加,手机这样的电子产品他也玩不明白。

除了家人和工友的账号,偶尔和儿子联系,手机也变成了摆设。

唯一陪着他的是一台老式电视机,可以用来打磨时间。

杨世贵平日生活十分简单,在山上捡些柴火烧饭,吃着粗茶淡饭。

杨世贵住的办公楼

晚上老杨拿着手电筒巡视矿区时,他就会给自己安排上2两小酒,不仅能给自己壮壮胆量,还能排解内心的孤寂。

如今

杨世贵的儿子本科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在县城里的中学里当老师,不久后又考上了研究生。以前在车间工作,杨世贵很少有时间陪伴儿子,现在他想把空下来的更多时间用来陪伴孩子。希望他们父子两个就这样简单、平凡一直快乐的生活下去。

儿子给他买了一辆摩托车,为了让父亲巡矿时,骑着它少走点陡坡和石子路。

然而老杨却不舍得骑,怕轮子磨坏了。

五年前,老杨被查出高血压,戒了酒,可他却觉得是自己老了,就像这片矿区一样,慢慢老了........

杨世贵在院子里

有人要说给他介绍对象,他也不愿意,他知道这样的年龄找到的对方也带着孩子,他觉的那样会亏待了自己的儿子,全部回绝了。

现在每到傍晚,他就拿着小板凳坐在矿场上,看着门前的树,一看就到天黑。也许是老杨又回想起以前的事了吧:小时候和哥哥在矿区捡焦煤、如果当兵了现在会是啥样、还有那段婚姻,如果当时换了工作,是不是不一样.......

不过,老杨说,看守这儿,他从来没后悔过。

最近他听说汞矿的遗址,或许要交给上级当旅游地开发,可能待不了多久了。

之前还有拍摄电影的来这里取景,老杨知道这里迟早会开发,但他一样希望这里能像以前,或像城镇那样蓬勃发展,他希望这里变得更好。

五、笔者认为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总希望能找到一个“灵魂伴侣”,和我们选定的人一同走过“孤寂”的时光,然而笔者想说的是,不只是寄情于人,或许这当中会有人寄情于物或其他的存在。让孤单的心灵有了陪伴和依靠。

网络素材

而经过时代更迭,一些改变我们无可避免,但谁都无法改变我们坚定、坚守的事物。或许这位59岁的老人就是如此。

母亲将儿子抛下时,父爱在间隙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支撑他的正是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勇气。

回过头,我们才发现,他也仅是一个平凡而不平凡的父亲。

世间处处都有温暖,只是等着我们去发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7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