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材料

美军在胸前挂手榴弹,就不担心被打爆吗为什

发布时间:2022/11/13 20:10:08   
白癜风饮食禁忌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04/6925077.html

导读:手榴弹是非常有效的杀伤武器,既可以攻击也可以自卫。手榴弹分有柄和无柄两种,不同国家的军队,装备的手榴弹型号各不相同。

身高马大的德军,喜欢使用长柄手榴弹;体格较小中国、日本军队,喜欢短柄的手榴弹;二战中的美军则喜欢卵形手榴弹,我们叫它手雷。

因为手榴弹携带方便,杀伤力强,深受各国士兵的欢迎,在不同时期的战斗中大显身手。

直到21世纪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手榴弹依旧风采依旧,被有些国家的武装人员当做杀伤敌人的法宝。

在二战中,手榴弹是各参战国士兵的标配。

由于手榴弹重量不同,形状不同,各国军队携带方式也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长柄手榴弹体积大,重量大,德国和日本、中国士兵大多把它们放在背包里或者腰间专用的腰包中。

而美军专用的手雷,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时很少背着,大多数挂着的。具体携带方式也有多种,不一而足。

二战时期美军手榴弹以MK2卵式防御手榴弹以及MK3进攻手榴弹为主。MK2卵式防御手榴弹运输包装以一次性木箱为主,引信和弹体是连在一起的,每枚手榴弹单独包装,放在一个类似茶叶罐的硬纸盒罐子里。

美军士兵在作战区域携带的时候,有三种正规携带方式:使用三联或二联装放在腿袋里腿部携带;使用M1通用弹药挎装携带;使用十一联装胸挂携带。

第一种是弹药挎包,二战中美军长途行军主要用通用弹药包携带手榴弹,可以装28枚MK2系列手榴弹或11发枪榴弹/枪发手榴弹。

通用弹药包携带多种弹药是二战美军中最常见的携带方式,在美军中存在很久,直到年还在使用。

第二种是手榴弹腿袋,美军大约在年开始生产,并在太平洋战场列装了手榴弹腿袋,有三联二联,双扣和单扣至少三种方式,每仓可携带两枚卵式手榴弹。美陆军主要用三联式的;而美军陆战队开始的时候使用三联的,后来大多采用自研的二联袋。

在战争初期,双扣版本的三联腿袋最常见;战争中期,相当多的士兵使用双扣二联腿袋,单扣三联腿袋则比较少见。

第三种就是我们要说的胸前携带方式,即11联装胸挂,可以容纳11枚MK1手雷。这种胸挂方式不但用于携带手雷,也用于携带春田步枪配套的法制VB枪榴弹弹药。

但是实际上这种携带方式,美军只是在二战前期少量使用;因为美军对这种携带方式不太满意,这种不满意主要跟作战天气环境有关。

二战美军作战的太平洋战场,大多处于热带地区,将手榴弹挂在胸部的时候,感觉闷热。不仅如此,胸部出汗之后,胸袋被汗水浸透,需要的时候,取用不便,速度非常慢。

于是士兵纷纷向上级反映,不久改为肩包和腰包携带,胸挂方式很少出现,只有在气温较低的作战环境中才会使用。

无论如何,胸挂手雷曾经是美军最常见的携带方式。在二战题材的影片中,经常出现胸挂手榴弹的场面,美国大兵胸前挂着两颗手雷显得非常英武。

看到这里,不禁要为他们的安全担心:敌人迎面射来的子弹,会不会击中他们胸前的手雷?

一旦如此,手雷不就会爆炸吗?那样的话,不但携带手榴弹的士兵,即使他周围的士兵生命也会受到影响,岂不是太不安全了吗?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美军那样装备,说明对士兵安全不会有影响。

只要仔细了解手榴弹的构造和使用原理,以及使用环境,我们就不难发现,战斗中子弹很难击中手雷;即使子弹击中了冲击力也有限;即使近距离击中手雷,也不会爆炸,更不会危及士兵生命;主要原因如下:

引爆程序复杂

木柄手榴弹一般是由弹体,引信、雷管和弹药组成。

手雷除了上述四个部分,还多了撞针保险、火帽;引爆程序复杂。

换言之,手雷不像地雷,只要有外力触发就会爆炸;也不像木柄手榴弹结构那么简单。

手枪、步枪有保险装置,手雷也有保险装置,即使是触发型手雷,也有这种装置。

木柄手榴弹也有保险,但只是一个保险垫片,拧开手榴弹上面的保险盖,垫片就会脱落。

木柄手榴弹引爆的时候需要拉出拉环,拉动拉线投掷出去,然后就会引爆。

因此在二战中,德国士兵经常将7枚长柄手榴弹并联在一起,去掉周围6枚手榴弹的木柄和引信,只留下中间一枚手榴弹的木柄,做成集束手榴弹,用于攻击敌人的碉堡工事,或者战车。

而美军使用的MK2和MK3手榴弹没有木柄,采用翻板击针、弹簧翅片保险,只有脱手以后,保险翅片在弹簧作用下飞掉,保险才会打开,引信发火产生爆炸。

MK2手雷的保险就是安全栓,跟拉环连着。安全栓是一个插销,用来固定手柄,手柄则是固定撞针的。士兵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按住手柄,拔掉上面的安全栓。

拔掉了安全栓之后,手雷还不会爆炸。只有扔出手雷,在弹簧的作用下,手柄脱落。这时候手雷的撞针才会下落,撞向下面的火帽。

在火帽和引爆装置间有一段导火索,起到延时作用。撞针撞击火帽后点燃导火索,最后引爆装置引爆火药。

因为MK1手雷引爆程序复杂,即使连在一起也不会像木柄手榴弹一样,用其中一枚引爆其它手雷。如此复杂的引爆程序,子弹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击中也不会爆炸。

击中概率低

MK1手雷体积小,只是人头部体积的十分之一,被击中的几率低。

即使是狙击手,让他瞄准手雷射击,难度也非常大。

如果以杀敌为目的,他们宁愿选择击中敌人头部。

事实上战场上的士兵,更没有那样精湛的射击技术,不可能专门瞄准手雷进行射击。

击中目标后撞击力有限

由于手雷是椭圆形的,即使子弹击中也是斜着从侧面击中,产生跳弹几率很高,产生的冲击力非常小。

这就是为什么钢盔要设计成半圆形的,就是为了减弱子弹对它的冲击力和穿透力。而且子弹大多是尖头的,设计的时候是针对人体这样的“软”目标的,动能是有限的。

按照每秒米到米的初速度,即使在近距离正面射击手雷,也难以击穿。而且手雷平面向上,即使被子弹击穿,也无法撞击到上部的火帽,因为撞针是上下撞击的。

除非把雷管平放着,拔掉安全栓,手拿着对准枪口,否则的话绝对无法引爆。换言之,如果安全栓不拔掉,即使把手雷击穿,也不会发生爆炸。MK2手雷在当作枪榴弹使用的时候,程序也很复杂,必须要摘掉引信。

枪榴弹飞到一定程度,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安全装置会松开本来被卡住的引爆装置,引爆装置和火帽前移,做好击发准备;当榴弹击中目标或落地,产生撞击力,位于弹头的触发器在撞击的压力下,带动撞针直接撞向火帽,才会直接引爆。

手雷的炸药引爆难

手雷里装的大都是TNT炸药,它是一种烈性炸药,由J·威尔勃兰德发明,呈黄色粉末或鱼鳞片状,难溶于水,可用于水下爆破。

之所以要使用这种炸药,因为它威力大。而且TNT炸药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性质稳定,不易爆炸。

这就保证了它在运输途中的安全,无论怎么撞击、震动都不会发生爆炸。不然的话,根本无法运输到前线。

TNT炸药不但不会因为撞击和摩擦发生爆炸,即使直接被子弹击中也不会引爆,必须要雷管才能进行引爆。

二战时期TNT短缺,手雷里的炸药里加了不少硝化淀粉,它除了安定性不好之外,其它地方不比TNT差,它突出的优点是感度低,须用雷管起爆,使用非常安全。

因此,我们根本不必担心,子弹击中手雷后会发生爆炸。把手雷放在胸前,不但没有危险,还会起到防弹衣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239.html
------分隔线----------------------------